最新消息

區段徵收 vs. 市地重劃 差異在哪裡?

931
次閱讀

當今社會,城市土地的開發與再利用成為各地政府重要的策略之一。桃園市作為台灣重要的都市中心,近年來積極推動多項土地開發計畫,如航空城區段徵收、中路區重劃、經國重劃及草漯重劃等,旨在提升城市基礎設施與生活品質。在這些發展背後,地政局扮演著關鍵角色,負責協調各方利益與規劃,以確保土地資源最有效率的使用方式。本文將探討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的差異,並以A21地區區段徵收案為例,深入解析其對桃園市發展的影響及其運作模式。透過此篇文章,讀者將能更全面地了解桃園市土地開發的戰略意涵與現實應用,以及其對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

桃園市土地開發與區段徵收、市地重劃解析

桃園市最近多項土地開發計畫如航空城區段徵收、中路區重劃、經國重劃及草漯重劃等,在這裡解析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的不同,及A21地區區段徵收案例。

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的定義及運作方式

區段徵收:區段徵收就是政府基於新都市開發建設、舊都市更新、農村社區更新或其他開發目的需要,對於一定區域內之土地全部予以徵收,並重新規劃整理。開發完成後,由政府直接支配使用公共設施用地,其餘之可供建築土地,部分供作土地所有權人領回抵價地之用,部分作為開發目的或撥供需地機關使用,剩餘土地則辦理公開標售、標租或設定地上權,並以處分土地之收入抵付開發總費用。 

市地重劃:市地重劃是依照都市計畫規劃內容,將一定區域內,畸零細碎不整之土地,加以重新整理、交換分合,並興建公共設施,使成為大小適宜、形狀方整,各宗土地均直接臨路且立即可供建築使用,然後按原有位次分配予原土地所有權人。而重劃範圍內之道路、溝渠、兒童遊樂場、鄰里公園等公共設施及工程費用,則由參加重劃土地所有權人按其土地受益比例共同負擔,故是一種有效促進土地經濟使用與健全都市發展的綜合性土地改良事業。

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的不同處

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都是政府為了促進公共利益或興建公共建設,依法向特定區域內的土地所有權人徵收私有土地,進行重新規劃與整理的方式。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

  • 區段徵收的舉辦主體限於政府機關,市地重劃則可分為政府的公辦重劃與私人自辦重劃。
  • 區段徵收的土地所有權人可以選擇領取土地市價的現金補償或「抵價地」,也可參與完整土地開發規劃,並於開發後申請按權利價值領回規劃完成、公共設施齊備的可建築用地。市地重劃則只能分配土地,不得領取現金補償。
  • 區段徵收通常會牽涉土地使用變更,例如由農業區變更為建築用地,或工業區變更為住宅區、商業區等。市地重劃則只能適用在都市土地,不牽涉土地使用變更。
  • 區段徵收以補償地價(抵價地)方式發還原地主土地,最少40%,經農地重劃地區不得少於45%。市地重劃則須發還原地主土地最少55%。

區段徵收的流程:

  1. 計畫階段:政府制定區段徵收計畫,並經相關機關審查通過。
  2. 公告階段:政府公告區段徵收計畫,並接受土地所有權人的意見陳述或申訴。
  3. 徵收階段:政府依法徵收土地,並支付補償金或其他補償方式。
  4. 分配階段:政府依計畫將土地重新規劃分配,並交付給原土地所有權人或其他受益者。

市地重劃的流程

  1. 籌備階段:政府或民間團體會針對特定區域內的私有土地提出市地重劃計畫,並進行土地所有權調查、現有建築物及改良物評估、土地市價查估等作業。
  2. 計畫審議:政府會依據都市計畫或其他目的事業之需要,審核市地重劃計畫的公益性、合理性、可行性等,並召開公聽會、協議會等,徵詢相關人員的意見。
  3. 土地分配:政府會依據市地重劃計畫的內容,計算徵收後的土地價值及每位地主的權利價值,並通知地主前來抽籤並依序選擇分配的土地。
  4. 土地開發:政府或民間團體會在所有公共建設完成後,辦理土地所有權登記或變更登記,並處分剩餘的土地。

結論

區段徵收和市地重劃各有其獨特的優勢和適用情境,桃園市在土地開發上採用不同模式,以滿足不同區域的發展需求和公眾利益。這些計畫的實施不僅提升了地方經濟活力,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展現出城市規劃與開發的成功案例。

相關連結

區段徵收 vs. 市地重劃 差異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