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從世大運選手村到林口社宅:轉型之路

185
次閱讀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近日宣布,以林口社宅作為空間再設計的示範,從使用者角度重新制定設計準則,期望透過這套標準,建立一致性與舒適便利的社宅公共服務空間。林口社宅前身為2017年世大運選手村,轉型為社會住宅後,需重新定義公共空間設計,以更符合長期居住需求。此次轉型展示了政府在推動社會福利方面的努力,提升了周邊地區的生活品質和房價。此外,國家住都中心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舉辦「社會住宅共創工作坊」,邀請多位專家與住戶參與,共同探討如何改善和升級社宅的公共服務空間,期望通過設計力導入,提升住戶與鄰里的使用體驗。

林口社宅前身:世大運選手村的華麗轉型

國家住都中心強調,將以林口社宅作為空間再設計的示範,從使用者角度重新制定設計準則,未來落實於陸續落成的社會住宅。通過這套標準,期望建立兼具一致性與舒適便利的社宅公共服務空間,讓設計力讓社宅使用更便利,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了解社會住宅

1. 社會住宅的規模和品質

大型、高品質的社會住宅項目可能提升周邊地區的吸引力,從而帶動房價上漲。而較小、品質一般的社會住宅項目則可能對房價影響較小。

2. 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

社會住宅通常會伴隨一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改善,如交通、學校、醫療等。這些配套設施的提升可能提高該區域的生活便利性和吸引力,從而帶動周邊房價上升。

3. 社會住宅住戶的社經背景

如果社會住宅的住戶大多屬於中低收入群體,可能對周邊房價產生抑制作用。然而,如果住戶背景較為多元,包括部分中高收入群體,則可能對房價影響較小或無明顯影響。

4. 市場需求和供給

當前市場對該地區房產的需求和供給狀況也會影響房價變動。社會住宅的興建可能會增加該地區的住房供給,從而影響供需平衡。

5. 政府政策和市場預期

政府對社會住宅的政策支持、租金補貼等措施,可能會影響市場預期,進而影響房價走勢。如果市場普遍預期社會住宅將提升該區域的宜居性,房價可能會上漲。

實例分析

一些實際案例表明,社會住宅周邊的房價有時會上升。例如,在臺灣某些地區,社會住宅項目配套了完善的公共設施和交通,提升了整體生活品質,帶動了周邊房價的上漲。但也有一些案例顯示,因住戶構成或其他因素,周邊房價變動不明顯或略有下降。

社會住宅周邊房價的影響因素多樣且複雜,不能一概而論。具體影響需要考慮當地的市場情況、社會住宅的規模和品質、配套設施的完善程度以及住戶的社經背景等多方面因素。了解這些影響因素,有助於更準確地預測社會住宅對周邊房價的具體影響。

林口社宅的轉型:從世大運選手村到現代社會住宅

國家住都中心執行長黃景茂在致詞中表示,林口社宅過去是世大運選手村,當時規劃以短期居住為主,因此公共服務空間的設計思維有所不同。轉型為社會住宅後,這些公共空間、指標系統及動線等都需要重新定義及規劃,以更好地符合長期居住需求。因此,國家住都中心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建立全國通用的設計準則,未來大量落成的社宅也能應用這套標準,帶給住戶舒適的生活環境。

1.林口世大運選手村的歷史背景

2017年,臺北市主辦第29屆世界大學運動會,林口地區被選定為選手村的所在地。世大運選手村專門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及隨行人員提供居住和生活空間,設施完善,環境宜人。

2.世大運選手村轉型為社會住宅

世大運結束後,選手村的用途由臨時性居住設施轉變為長期居住用途,並被改建成社會住宅。這一轉變是臺灣政府解決住房問題、提升社會福利的一項重要措施。

3.林口社會住宅的設施和配套

由於選手村原本是為高標準的國際賽事服務,其設施和建築品質相對較高。轉型為社會住宅後,這些優質設施被保留下來,為居民提供了高品質的居住環境。此外,社會住宅周邊的基礎設施如交通、教育、醫療等也得到了相應提升。

4.林口社會住宅對周邊地區的影響

  1. 房價影響:林口社會住宅的建成使得周邊地區的房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高品質的居住環境和完善的配套設施提升了該地區的吸引力,可能帶動周邊房價上升。

  2. 人口結構:社會住宅的入住者主要包括中低收入家庭、年輕人和老年人,這一人口結構的變化對林口地區的社會經濟活動產生了影響。

  3. 生活品質:由於原選手村的高標準設施,轉型後的社會住宅為居民提供了優良的生活環境,提高了整體生活品質。

5.總結

林口社會住宅從世大運選手村轉型而來,這一轉變使得林口地區的住房品質和配套設施得到了提升,對周邊地區的房價和社會經濟活動產生了積極影響。這一歷史背景不僅展示了政府在推動社會福利方面的努力,也為其他地區的社會住宅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社會住宅共創工作坊:改善與升級公共服務空間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今(28)日與台灣設計研究院攜手,舉辦「社會住宅共創工作坊」,聚焦於居住體驗、建築規劃、社區管理等多元面向。此次工作坊旨在共同探討如何改善和升級社宅現有的公共服務空間,打破既有框架,提出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設計建議。

多元參與:超過30位專家與住戶共同探討需求

此次工作坊邀請了超過30位來自社會住宅營運管理、設計規劃等領域的專家,以及住戶居民共同參與。通過各種社會住宅情境模擬,探討不同類型社宅使用者對公共服務空間的需求。期望透過不同背景的參與者互相交流經驗與觀點,從使用面和營運面激盪出多元、創新的可能。

設計力導入:提升社宅公共空間功能與品質

國家住都中心指出,隨著社會住宅逐漸落成,民眾實際入住經驗成為討論焦點。為提升住戶與周邊鄰里的使用體驗,國家住都中心與台灣設計研究院攜手,將設計力導入社會住宅。以公共服務設計及使用者思維為基礎,梳理社宅既有的公共空間特性及需求,進行再設計,規劃更直觀的指標系統及空間動線,讓居民及鄰里能方便找到需要的服務,有效提升公共空間整體功能與品質。

桃園社宅案例:中路1-4號、八德1-3號、中壢1號、蘆竹1-2號、平鎮1號、楊梅1號,歡迎參考周邊附近房屋。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內政部網

從世大運選手村到林口社宅: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