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全民健康保險補充保費超過111億元,背後的成效驚人!」

63
次閱讀

截至5月23日,全民健康保險補充保險費收繳金額已達約111億元。隨著國民所得來源多元化,薪資所得比率逐漸減少,高所得者的收入來自資本利得等非薪資項目,這使得以薪資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勞工面臨較重的保費負擔。為提升保費負擔的公平性,二代健保在現有保險費計算方式的基礎上,擴大納入高額獎金、股利、租金收入等其他所得項目,進一步計算補充保險費。

今年1月至2月,由於農曆春節期間獎金發放,補充保險費收繳金額顯著上升。至於股利所得、兼職所得等,其收繳金額則較為穩定。整體繳納情況符合預期,並且相較於過去數年,補充保險費的繳納增長趨勢明顯,未來相關部門將持續觀察,並進行宣導,以確保健保資源穩定運作。這一政策的落實有助於提升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的財政穩定性,並進一步推動公平與可持續的健康保險體系。

「全民健康保險補充保費超過111億元,背後的成效驚人!」

文章概述

全民健康保險補充保險費是一項針對多元化收入來源進行徵收的制度,旨在使保費負擔更加公平。隨著國民所得結構的變化,薪資所得在總所得中的比例逐年下降,而來自於資本利得的收入,尤其是股利、租金、兼職收入及高額獎金等,逐漸成為高收入者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一現象使得原有的健保保費徵收標準無法完全體現高收入群體的財務負擔。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在第二代健保制度中,對上述非薪資所得進行補充保險費的徵收,進一步促使保費的公平性。

補充保險費的徵收標準包括高額獎金、股利、利息、租金及兼職收入等,這些收入來源的保費徵收會根據不同的月份進行調整。例如,獎金收入集中於農曆春節期間,因此1月和2月的收繳金額較高;股利所得則多集中在每年7月至9月,這些變化對總體徵收金額產生影響。根據統計,2023年5月23日,全民健康保險補充保險費的總收繳金額已達約111億元。

此外,健保補充保險費的收繳情況對各類所得的徵收標準會有所不同,並且根據每月收入的不同情況呈現季節性波動,反映出收入結構多樣化的趨勢。這一改革有助於改善高收入群體的保費負擔,也能確保健保基金的長期穩定與公平分配。

目錄

  • 文章概述
  • 全民健康保險補充保險費計算方式
  • 補充保險費繳納狀況分析
  • Q&A
  • 觀點建議
  • 結論

國民所得來源多元化的趨勢

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國民的收入來源不再僅依賴薪資所得。高收入者的收入往往來自於股利、利息、租金等資本利得收入,而這些收入並未像薪資所得一樣納入健保保費的計算範圍。這造成了低薪資所得者和高資本利得收入者之間的保費負擔差異。健保制度為了調整這一不平衡,決定將多樣化的收入納入保費徵收範圍,從而提高高收入群體的保費負擔,使其更加公平。

健保補充保險費的計算與徵收

全民健康保險補充保險費的計算方式根據勞工的各類所得來源進行調整,旨在使保費更符合收入多元化的現實情況。根據相關法規,補充保險費不僅涵蓋薪資所得,還會針對獎金、股利、利息、租金等其他收入徵收。

全民健康保險補充保險費計算方式

計算標準

全民健康保險補充保險費的收繳金額以勞工的綜合所得為基礎,並對各類不同來源的收入進行不同的徵收規定。例如,對於獎金、股利、租金、兼職所得等收入,補充保險費的收繳標準會有不同的調整。

主要所得項目

在全民健康保險補充保險費的徵收中,涉及的主要所得項目包括高額獎金、股利所得、執行業務收入、利息所得、租金收入和兼職所得等。這些項目主要是針對非薪資所得的徵收,旨在讓更多類型的收入參與健保保費的負擔,從而達到保費負擔的公平性,尤其是對於那些主要來自於薪資以外收入的高收入者。以下是這些主要所得項目的詳細解釋:

1. 高額獎金

高額獎金是指除基本薪資外的額外收入,通常與個人或企業的表現掛鉤,特別是在年底或其他特定節日(如農曆春節)時發放。根據健保規定,這些獎金被視為薪資的一部分,因此在獎金支付的當月,會按照高額獎金的數額繳納補充保險費。由於獎金支付的時間通常集中在某些月份,因此會導致特定月份(如1月和2月)補充保險費收繳金額較高。

2. 股利所得

股利所得指的是股東從其持有的公司股票中所獲得的分紅收入。由於這類收入來自資本利得,而非勞動所得,故會被納入健保補充保險費徵收範圍。股利通常在每年的特定時間發放(如7月到9月),因此這一部分的保費徵收也呈現季節性波動,主要集中在這些月份。

3. 執行業務收入

執行業務收入是指企業或個人通過提供專業服務、開展業務活動而獲得的收入。這類收入一般屬於自營性質的收入,例如律師、醫生、會計師等專業人士的服務費用或佣金收入。這些收入會被計算進補充保險費的繳納金額,並且會依照收入的多寡及其發放周期來調整保費徵收。

4. 利息所得

利息所得是指個人或企業因資金存款、債券等投資活動所獲得的收益。這類收入並非來自於勞動所得,而是來自於資本運用的回報。由於利息所得與每個月的存款或投資活動有關,通常其徵收金額會根據個人的儲蓄或投資情況有所變動。

5. 租金收入

租金收入是指個人或企業通過出租不動產(如住宅或商業地產)所獲得的收入。這類收入在徵收健保補充保險費時,會根據每月的租金收入額進行計算。對於依賴房地產收入的高收入者來說,這部分的收入占比可能會相對較高,因此其保費負擔也較為沉重。

6. 兼職所得

兼職所得是指個人從事正職以外的額外工作所得,如兼任教學、藝術創作或其他專業技能的收入。這類收入通常呈現不穩定性,並且金額上可能存在較大的波動。當個人進行兼職工作並獲得收入時,這部分收入會被納入計算補充保險費的範圍。

所得項目特點計算方式徵收時間點收入來源
高額獎金薪資之外的額外收入根據獎金數額徵收發放當月獎金支付者
股利所得來自股票分紅根據股利金額徵收股利發放期公司股東
執行業務收入來自自營業務活動根據收入徵收定期或不定期個人或企業
利息所得來自資金運用收益根據利息金額徵收存款或投資期間銀行或金融機構
租金收入來自不動產出租根據租金收入徵收每月或每年不動產所有者
兼職所得來自額外工作的收入根據兼職工資徵收每月或不定期勞動者

這些主要所得項目的補充保險費徵收是根據各項收入的性質和支付周期來調整的。這樣的設計目的是為了讓所有收入來源的群體都能公平地分擔全民健保的負擔,從而提高整體健保基金的穩定性和持久性。

補充保險費繳納狀況分析

截至5月23日,全民健康保險補充保險費的收繳金額已達約111億元。各類所得的補充保險費繳納情況顯示,獎金、股利和其他高收入來源的繳納金額會呈現季節性波動。1月和2月,由於許多獎金集中於春節前後,因此會出現相對較高的繳納金額。而股利所得通常集中於7月至9月,因此該期間的補充保險費繳納較少。

補充保險費徵收特點

補充保險費的徵收對於高所得者來說,往往具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當其主要收入來源來自非薪資所得時,如股利、獎金、租金等。這些收入的來源多樣性和不穩定性使得補充保險費的繳納情況存在顯著差異。根據健保資料,每年1月和2月的補充保險費徵收額通常較高,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高額獎金會在農曆春節前後發放,並且該時期的徵收金額較為集中。而股利所得通常集中在7月到9月之間,因此該時間段的補充保險費徵收會有所增加。其他收入項目如兼職所得、執行業務收入及租金收入則較為穩定,通常每月的繳納金額比較平均。

繳納金額波動原因

  1. 高額獎金的影響
    每年的春節前後,大部分企業會發放年終獎金或其他高額獎金,這些獎金的發放時間通常集中在1月或2月,因此這兩個月的補充保險費徵收金額會呈現偏高情況。由於獎金被視為薪資所得,會依照獎金數額來徵收補充保險費。這也解釋了為何在這些月份,投保單位補充保險費和逾當月投保金額四倍獎金的補充保險費金額會顯得較高。

  2. 股利所得的季節性波動
    股利所得通常會在每年7月到9月之間集中分發,因此這段時間的股利所得補充保險費徵收金額會相對較高。這一部分收入的特點在於它與企業分紅時間密切相關,因此每年股利支付的時間集中,徵收金額會隨之波動。

  3. 兼職所得、執行業務收入及租金收入的穩定性
    相比於高額獎金和股利所得,兼職所得、執行業務收入和租金收入的繳納金額較為穩定。這些收入通常是比較持續的來源,無論是自營業務收入還是租金收入,每月的金額都較為固定,因而其補充保險費的徵收金額也比較均衡。

  4. 繳納額度與收入多寡的關聯
    補充保險費的金額與勞工的收入直接相關。高收入者由於額外的獎金、股利及其他非薪資所得,其繳納的補充保險費金額會較低收入者來得更高。由於這些收入的特點,勞保局會依照每月或每年各項收入的數額來徵收保費,這也使得每個月的繳納金額有所不同。

季節性波動

  • 1月份和2月份

由於1月和2月為農曆春節期間,許多獎金會在這一時段發放,因此這兩個月的補充保險費繳納金額普遍較高。

  • 股利所得

股利所得主要集中於7月到9月期間,因此在這些月份,補充保險費的收繳金額會顯著增加。

  • 其他收入

兼職收入、利息所得和租金收入等類型的補充保險費收繳金額較為穩定,不會受到季節波動的影響。

Q&A

1. 為何全民健保需要徵收補充保險費?

全民健康保險徵收補充保險費的目的是為了使高收入群體在健康保險方面承擔更公平的負擔,特別是那些收入來自於非薪資所得的高收入者。

2. 高收入者如何計算補充保險費?

高收入者的補充保險費計算包括了薪資所得、獎金、股利、租金及其他資本利得收入。每一類收入的計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3. 補充保險費的徵收會有季節性波動嗎?

是的,特定收入來源(如獎金和股利所得)會集中於某些月份,這會導致補充保險費的繳納金額呈現季節性波動。

觀點建議

健全保費計算機制應進一步完善補充保險費的徵收機制,增加對各類收入來源的合理分配與調整,確保保費負擔公平。減少高收入群體的負擔,目前高收入群體的保費負擔較重,未來可考慮進一步調整保費計算方式,達到更為公平的分擔機制。

結論

隨著所得結構的多元化和收入不均等的情況越來越明顯,未來全民健康保險補充保險費的徵收狀況可能會呈現更多的變化。隨著更多非薪資所得進入徵收範圍,尤其是對於高收入群體,補充保險費的徵收會更加公平,減少薪資所得者的負擔。此外,隨著台灣社會對於健保財政健康的重視,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規範和制度調整,進一步平衡保費負擔,確保健保系統的可持續性。

全民健康保險補充保險費的計算方式在近年來的改革中,努力實現收入負擔的公平性。隨著國民所得結構的變化,補充保險費已經開始涵蓋更多種類的收入來源,這對高收入群體來說,既是一個負擔也是對健保財政穩定的保障。未來,隨著各類收入來源的進一步調整,保費的徵收將更加公平和靈活,為國民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聯合報)
「全民健康保險補充保費超過111億元,背後的成效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