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生技業全球化:台灣智慧投資 vs 川普關稅政策如何完美接軌?

547
次閱讀

美國醫藥市場占全球近五成,吸引台灣生技業者積極布局。面對川普關稅政策,台灣生技企業如保瑞和藥華藥,透過併購美國廠房、建構在地供應鏈及分散產能,展現靈活應對能力。保瑞憑藉其CDMO業務模式,將關稅影響轉嫁給客戶,確保市場競爭力與營運韌性;藥華藥則因新藥「美國製造」,大幅降低政策衝擊。整體而言,生技業的佈局策略包括分散投資風險、深化國際合作及積極參與美國市場,進一步強化其全球競爭力。美國龐大的醫藥需求與政策支持,為台灣生技業創造廣大商機,並帶動資本市場對該產業的高度關注。這些布局不僅展現企業應對政策變局的彈性,也反映出台灣生技業在全球化市場中的長遠發展潛力。

生技業全球化:台灣智慧投資 vs 川普關稅政策如何完美接軌?

文章概述

面對美國「藥品課徵關稅」政策帶來的挑戰,台灣生技產業展現靈活的應變能力,積極布局美國市場,以減少政策影響並拓展國際市場版圖。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占全球比重近五成,是各大藥廠競逐的戰略重點。台灣生技業者,包括藥華藥與保瑞等企業,已累計投資逾新台幣兩百億元,通過併購美國本地企業、強化生產鏈、提升在地供應能力,為未來的市場擴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保瑞過去幾年併購了包括GSK加拿大廠和Pyros等企業,加速在北美市場的布局,同時運用FOB(離岸價)模式,使稅務成本由客戶負擔,確保其在關稅調整後的競爭力與營運韌性。藥華藥則依託其藥品「美國製造」的優勢,減少課稅衝擊,同時持續在台灣與美國加強生產與研發能力。此外,北極星-KY和易威等公司也紛紛採取戰略投資和技術合作,進一步拓展在美國的業務影響力。

透過靈活的布局與策略,台灣生技業在應對政策風險的同時,成功搶占了美國市場先機。展望未來,業界需進一步深化國際化發展,持續推進創新與技術升級,以鞏固在全球醫藥市場的競爭地位。


目錄

  • 美國關稅政策及生技業影響
  • 藥華藥與保瑞的投資案例
  • 投資利多
  • 觀點建議
  • 結論

美國關稅政策及生技業影響

美國前總統川普推出「藥品課徵關稅」政策,旨在減少對中國、印度等國的依賴,並鼓勵藥品「美國製造」。該政策雖針對中國市場,但對台灣生技業也產生一定影響。

川普政策的主要目標

  • 減少美國對中國、印度的原料藥進口依賴(占比近九成)。
  • 提升本地製造藥品的市場份額。
  • 確保美國醫藥產業鏈的供應安全。

台灣生技業的應對策略

面對美國課徵藥品關稅的政策,台灣生技業展現了高度的靈活性與前瞻性,通過多元策略來應對市場挑戰並加強其國際競爭力。以下是台灣生技業在此背景下採取的核心應對策略的深入分析:

1. 投資布局美國市場

美國是全球醫藥產業的核心市場,台灣生技企業將其視為必爭之地。例如:

  • 藥華藥:將資金投入美國廠區,強化當地生產與供應能力。藥華藥的新藥大部分在美國市場銷售,並利用「美國製造」的優勢避免新關稅的衝擊。
  • 保瑞:在美國進行多項併購,包括USL、馬里蘭的無菌針劑廠,以及罕病藥物公司Pyros等,這些行動不僅提升了其供應鏈的本地化程度,還擴大了市場占有率。

2. 強化全球產能分散布局

台灣藥廠在美國市場的佈局之外,也透過全球產能分散來降低單一地區政策變動的風險。例如保瑞透過其全球性的生產鏈網絡,在多個地區設立生產基地,減少政策帶來的影響,確保業務連續性。

3. 採用FOB模式應對稅務問題

部分藥廠,如保瑞,採用FOB(離岸價)模式,將稅務成本轉移至客戶,確保自身的成本結構不受影響,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與營運韌性。這種模式尤其適用於出口導向型業務,降低了對生技企業的直接衝擊。

4. 推動併購與策略結盟

保瑞與其他台灣企業積極併購美國本地公司或與之結盟,增強市場滲透力。例如保瑞收購馬里蘭無菌針劑廠後,不僅提升了其生產能力,還能快速反應當地市場需求,縮短供應鏈並降低運輸成本。

5. 聚焦高附加值市場與創新

台灣生技企業將重心放在高附加值領域,如罕見疾病藥物與生物技術創新,以提升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例如藥華藥在罕見疾病新藥領域的創新突破,已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之一,並讓其在美國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6. 增強在地供應能力

針對美國課徵藥品關稅的新政,台灣生技業加強在地生產與供應鏈能力。例如保瑞通過多項併購與投資,確保其在美國的供應鏈完整性,不僅提升了物流效率,還大幅減少了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干擾。

7. 持續加強研發投入

台灣生技業者也意識到創新與技術的重要性,加大研發資金投入。例如保瑞和藥華藥均在加強自有研發團隊的同時,積極與國際機構合作,以提高產品競爭力,進一步搶占國際市場。

8. 審慎因應政策變化

業界持續監測美國政策的動態,對潛在風險進行預估並制訂應對計劃。藥華藥在竹北廠上樑後,針對可能改變的生產模式與政策影響展開全面評估,顯示出其靈活的應對能力。


藥華藥與保瑞的投資案例
公司名稱投資金額投資方式主要成果政策應對措施
藥華藥104億元美國廠充填新藥銷售九成來自美國市場鞏固在地生產鏈,關稅影響微乎其微
保瑞125億元收購與併購併購GSK加拿大廠、Pyros等公司,擴大市場佔有率分散產能,降低關稅衝擊
北極星-KY35億元技術合作建立美國市場影響力採用FOB模式,減少稅務風險

看這裡投資利多

美國醫藥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對台灣生技企業來說,不僅是挑戰,更是巨大的發展機遇。以下從市場潛力與競爭優勢兩方面深入剖析其投資利多:

市場潛力

  1. 龐大的醫藥需求
    美國醫藥市場占全球市場近五成,其龐大的消費能力與需求潛力對台灣生技業具有強烈吸引力。尤其隨著人口老化與慢性病患者增加,對新藥和高端醫藥產品的需求將持續攀升。

  2. 政策支持
    美國推行的「藥品美國製造」政策,不僅促使全球藥企加速在美設廠,也為外來投資者創造了友善的商業環境。例如,台灣藥華藥和保瑞等公司通過設廠與併購方式融入當地市場,直接受益於這一政策支持。

  3. 研發與創新資源豐富
    作為全球創新中心,美國不僅擁有頂尖的研發資源,也有全球領先的醫藥法規與市場環境。台灣生技企業進入美國市場後,能夠借助當地的創新資源,提升自身產品的競爭力與附加價值。

競爭優勢

  1. 在地化生產
    台灣生技企業積極在美國設廠與併購,不僅有效提升了供應鏈效率,也實現了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回應。例如,保瑞藉由併購美國的無菌針劑廠,成功強化了在地供應能力,大幅縮短供貨周期,同時降低了物流與關稅成本。

  2. 全球佈局策略
    台灣生技企業不僅在美國市場投資,還同時推動全球產能布局。例如保瑞和藥華藥在亞洲、美洲多地建立生產基地,通過多元化布局分散市場與政策風險,確保業務的穩定性。

  3. 高附加值產品優勢
    台灣生技企業專注於高附加值的醫藥產品,例如罕見疾病藥物、生物製劑等,成功避免了與低成本市場的直接競爭。在高端市場中,台灣藥企具備較強的技術與創新能力,能夠更好地搶占市場份額。

  4. 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模式的彈性
    保瑞等企業通過CDMO業務模式將關稅成本轉移給客戶,確保自身成本結構穩定,進一步強化市場競爭力與韌性。

長期發展前景

美國醫藥市場的穩定增長與政策利好,為台灣生技業提供了長期發展的良好基礎。藉由持續加強在地化與國際化布局,台灣生技企業不僅能夠應對當前的市場挑戰,還能為未來的全球競爭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台灣生技企業在美國市場的投資利多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層面,更是一次提升國際競爭力、強化品牌價值的絕佳機會。這種市場與政策的雙重紅利,為台灣生技業帶來了無限可能。


觀點建議:如何應對政策變動與市場挑戰

  1. 持續深化國際布局

    • 增強與當地企業的合作,實現雙贏。
    • 推動更多「美國製造」藥品的研發與生產。
  2. 加強創新與技術研發

    • 開發高價值藥品,如罕病藥物及生物相似藥。
    • 將AI技術應用於藥物開發,提高效率與成功率。
  3. 靈活應對政策風險

    • 擴大FOB模式的應用,避免直接稅務負擔。
    • 加強對美國政策走向的監測,提前調整策略。

結論

面對川普關稅政策的挑戰,台灣生技業者展現了靈活的應對能力,並成功將危機轉化為國際化的契機。藥華藥、保瑞等企業的成功布局為業界樹立了典範,未來台灣生技業應進一步深化與美國市場的合作,並通過創新研發鞏固國際市場地位。在全球醫藥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這些策略將有助於台灣生技業在國際舞台上贏得更多話語權。

台灣生技業通過上述多元化策略,成功應對了美國課徵藥品關稅的挑戰。不僅減少政策帶來的影響,還利用此契機進一步提升了國際競爭力,為未來在全球市場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民視新聞網)
生技業全球化:台灣智慧投資 vs 川普關稅政策如何完美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