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25年稅制改革,如何最大化企業的租稅優惠?

295
次閱讀

2025年,台灣稅制將迎來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最受關注的是營利事業所得基本稅額(AMT)徵收率的調整。跨國企業若符合全球最低稅負制(GMT)門檻,將面臨AMT稅率從12%調高至15%的變動。此外,所得扣繳新制將強化法人納稅責任,機器設備投資抵減政策也將延長並放寬適用對象,鼓勵企業加大設備投資。營業稅起徵點調升則有助於減輕小型企業的負擔,而房屋稅差別稅率(囤房稅2.0)的實施將提高房地產投資者的稅負,促進市場流動性。這些變革將對企業和投資人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對跨國企業和高收入企業而言,如何因應新稅制將成為未來經營策略的關鍵。

2025年稅制改革,如何最大化企業的租稅優惠?

文章概述

2025年台灣稅制改革將對營利事業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針對企業最低稅負(AMT)徵收率的調整及全球最低稅負制(GMT)的導入。根據財政部的預告,符合全球最低稅負制門檻的企業,其AMT徵收率將從12%調高至15%,這意味著跨國企業在台灣的稅負將增加,而其他企業則仍適用12%的徵收率。此外,2025年還將實施一系列其他稅制變動,包括所得扣繳新制、機器設備投資抵減政策的延長與放寬、營業稅起徵點的調升等。這些變動將促使企業在國際化、創新與設備投資方面更加積極,並對台灣的投資環境和企業競爭力產生積極影響。

這一系列稅制變革不僅涉及跨國企業,也影響台灣本地的小型企業及創新型企業,尤其是綠能、科技、金融及房地產等領域。為了適應這些變化,企業需要重新規劃其財務結構、加強稅務透明度並利用政府提供的各種稅務優惠政策。對投資人而言,了解各行業在新稅制下的表現,特別是綠能、科技與房地產領域的潛力,將有助於制定長期穩定的投資策略,從而在不斷變化的稅制環境中獲得回報。

目錄

  1. 文章概述
  2. 全球最低稅負制的背景
  3. 2025年稅制變動一覽
  4. 投資利多
  5. 未來展望
  6. 結論

全球最低稅負制的背景

全球最低稅負制(Global Minimum Tax, GMT)的背景源於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尤其是跨國企業的迅速擴展及其在稅收方面的優化策略。長期以來,許多跨國企業利用全球不同國家的稅制差異來減少其稅負,這一過程被稱為“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EPS, 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這樣的稅務規避行為不僅導致某些國家的稅收減少,也加劇了全球範圍內的稅制不公平。

因此,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2013年發起了BEPS行動計劃,旨在打擊跨國企業的稅基侵蝕行為,並確保跨國公司繳納公平的稅收。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OECD於2021年提出全球最低稅負制,目的是要確保全球各國對跨國企業徵收至少一定水平的稅收,以減少稅基侵蝕的情況。

根據OECD的規定,全球最低稅負制要求各國對跨國企業的所得徵收最低稅率,這個最低稅率的門檻定為15%。換句話說,若某個國家對其國內的跨國企業徵收的稅率低於15%,那麼其他國家可以對該企業進行補充徵稅,以達到最低稅率要求。這一規定意在減少“稅收競爭”,即各國為了吸引外資而故意將稅率壓低,從而造成全球稅收不平衡。

對於台灣而言,全球最低稅負制的實施代表著國際合作的加強,並且對本地的跨國企業及外商投資企業產生深遠影響。台灣作為全球經濟鏈中的重要一環,其跨國企業將面臨更多的國際稅務監管,因此台灣政府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對企業最低稅負的調整方案,並同步與OECD的規定接軌,保障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同時避免成為全球稅基侵蝕的“避風港”。

2025年稅制變動一覽

2025年稅制變動將對各類企業和納稅人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在跨國企業、科技創新及小型企業的稅務負擔方面。以下是主要稅制變動的概覽:

  • AMT徵收率調整:跨國企業及高收入企業在達到全球最低稅負制(GMT)門檻後,適用的AMT徵收率將由12%調高至15%,這將直接增加這些企業的稅負,尤其是高營收的跨國企業。

  • 所得扣繳新制:扣繳義務人將轉為給付所得的法人本身,這一改動旨在加強法人納稅責任,減少稅收漏洞,確保所有法人均能按時繳納應繳稅款。

  • 機器設備投資抵減:這項新規定延長並放寬了適用對象及範圍,企業將能享受更多租稅優惠,鼓勵企業進行設備投資,特別是在科技創新領域,對提高整體經濟競爭力具有積極作用。

  • 營業稅起徵點調升:小型企業的營業稅起徵點將提高,銷售貨物的起徵額從每月5萬元調高至10萬元,這將有助於減少小型企業的稅務負擔,支持其發展。

  • 房屋稅差別稅率(囤房稅2.0):自2024年7月1日起實施,2025年起將開始對囤房行為徵稅,這項措施旨在促使不動產市場更具流動性,並對房地產投資者產生影響。

需求類別2025年新規定影響與變化
AMT徵收率企業達全球最低稅負制門檻時,AMT徵收率由12%調高至15%跨國企業與高收入企業將面臨較高的稅負
所得扣繳新制扣繳義務人為給付所得的法人本身強化法人納稅責任,降低個人納稅漏洞
機器設備投資抵減延長並放寬適用對象及範圍企業可享更多租稅優惠,鼓勵設備投資及科技創新
營業稅起徵點調升銷售貨物調高為每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小型企業的銷售額起徵門檻,降低小型企業負擔
房屋稅差別稅率囤房稅2.0自2024年起施行增加房地產投資者的稅負,促使市場流動性提升

看這裡投資利多

  • 1. AMT徵收率的調整與跨國企業的影響

AMT(企業最低稅負)徵收率的調整,對於達到全球最低稅負制門檻的企業而言,無疑會帶來較高的稅務負擔,尤其是跨國企業和高收入企業。然而,這樣的調整也會促使這些企業提升合規性,強化稅務規劃,減少稅收漏洞。對於具有全球業務拓展需求的企業而言,提高稅收透明度和合規性有助於降低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並提升其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 2. 機器設備投資抵減與科技創新

新的機器設備投資抵減政策的延長和放寬,無疑對企業特別是科技創新型企業而言是個利好消息。企業將有更多機會享受稅收優惠,這不僅能減輕企業的稅負,還能鼓勵企業在技術和設備上進行更多的投資,促進長期創新與發展。特別是對於從事製造業、綠能領域、以及高科技產業的企業,這一政策能有效降低其資本支出,提升投資回報率。

  • 3. 營業稅起徵點的調升與小型企業的機遇

小型企業無疑將受益於營業稅起徵點調升的政策。原本稅務負擔較重的小型企業,隨著每月銷售額起徵門檻的提升,將能夠減少營業稅的繳納壓力,從而將更多資金投入到業務發展和創新中。這一政策能夠促進小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幫助其拓展市場份額,尤其是在經濟波動較大的環境中,這無疑是對小型企業的一項重要支持。

  • 4. 房屋稅差別稅率(囤房稅2.0)與不動產市場流動性

房屋稅差別稅率的實施,尤其是對於囤房行為的征稅(囤房稅2.0),預示著不動產市場將進一步進行調整。投資者將不再僅僅依賴長期持有房地產來獲取租金收益或價值增值,而需要更加謹慎地規劃其不動產投資策略。雖然對房地產投資者的稅負有所提升,但此舉將促使市場流動性提升,抑制投機行為,為真實需求者提供更多的房源。

  • 5. 綠能儲能及可持續發展的加速推動

2025年新稅制中,對綠能儲能產業的支持將進一步加強。機器設備投資抵減政策將促使更多企業進行綠能領域的投資,特別是在儲能系統和再生能源設備的建設方面。這不僅能夠減少企業的稅務負擔,還能推動綠色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對於涉及綠能投資的企業和投資人來說,這無疑是一項長期獲利的利好政策。

  • 6. 對跨國企業和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

隨著全球最低稅負制的落實及相關稅率調整,台灣將成為更加吸引國際企業的投資目的地。對跨國企業來說,合理的稅制改革將進一步提升台灣作為全球研發與製造基地的競爭力。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地,台灣有望吸引更多外資進駐,並進一步推動高端製造業、科技創新及綠能領域的發展,從而提升國內產業整體競爭力。

未來展望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台灣的稅制改革也將與國際標準接軌,尤其是在跨國企業稅務規範方面。預計未來幾年,台灣會進一步完善全球最低稅負制(GMT)的實施,並對企業進行更精細化的徵稅與監管。同時,台灣也將持續加強稅務透明度,促進國際間的合作與競爭。

結論

儘管2025年稅制變動帶來一定的挑戰,特別是對高收入企業和跨國企業的稅負增長,但從長期來看,這些變動對於企業和投資人來說仍具有相當多的利多,尤其是在鼓勵設備投資、科技創新、支持小型企業發展以及促進不動產市場流動性等方面。企業和投資者應積極調整其策略,以抓住這些稅制變動帶來的機會,實現長期增長與穩定收益。

面對2025年即將到來的稅制改革,企業需要加強對新稅制的了解與準備,特別是跨國企業應關注AMT徵收率的變化,並規劃如何調整其財務結構以應對更高的稅負。中小企業則應把握政府提供的稅務優惠,積極投資與創新,提升自身競爭力。對於投資人而言,了解各行業在新稅制下的表現將是關鍵,尤其是在綠能、科技與房地產領域,適當的投資策略將能帶來長期穩定的回報。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經濟日報-聯合報)
2025年稅制改革,如何最大化企業的租稅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