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臺鐵桃園新站計畫啟動,翻轉城市風貌
次閱讀
桃園市長張善政日前出席「臺鐵桃園新站開工典禮」,展示了桃園市在城市發展上的決心與野心。新站的興建不僅是交通基礎設施的擴充,更是對未來城市發展的重大投資。桃園車站作為北臺灣的重要樞紐,每日5萬3千人次的旅運量顯示了其在地區交通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未來,桃園新站將成為市區的新地標,預計透過現代化設施和永續發展原則的結合,提升市民和遊客的出行便利性。隨著市府捷工局推動捷運綠線前置工程,新站的建設將更具效率和整合性,預期將帶動周邊經濟的多元發展。市長張善政也對新站的如期完工充滿期待,期望其成為推動桃園市區全新風貌的關鍵元素。
桃園市長張善政出席「臺鐵桃園新站開工典禮」,展望城市新面貌
張善政市長(10)日上午前往桃園區,出席了盛大的「臺鐵桃園新站開工典禮」。這標誌著桃園市交通發展史上的重要一刻,新站的興建將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樞紐。
一、桃園車站的重要性與新站的期待
桃園車站每日旅運量高達5萬3,000人次,排名臺鐵全線第二,顯示了其在交通運輸中的關鍵角色。桃園新站的開工不僅是一項建設工程,更是對城市交通網絡的極大優化。
(一)桃園車站的重要性
桃園車站每日旅運量高達5萬3,000人次,排名臺鐵全線第二,顯示了其在交通運輸中的關鍵角色。作為桃園市的主要交通樞紐之一,桃園車站不僅連接了臺灣北部各大城市,還扮演著重要的轉運中心角色。這個車站不僅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通勤方式,還是遊客來訪桃園的重要入口之一,對於促進桃園市的經濟發展和交流至關重要。
1.便捷的通勤和旅行樞紐
桃園車站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通勤方式,不僅方便了桃園市內的居民,也連接了周邊城市和地區。居民可以利用桃園車站輕鬆抵達台北、新竹等重要城市,促進了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便利性。同時,桃園車站作為遊客來訪桃園的主要入口之一,成為遊客探索桃園市魅力的起點。
2.經濟發展的關鍵推動者
桃園車站的運輸功能和便捷性對桃園市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作為交通樞紐,車站的運輸能力直接影響了市區和周邊地區的商業活動和人流動向。車站周邊的商業設施、服務業、文化場所等也因其便利的交通而蓬勃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地區經濟的增長和多元化發展。
3.交通網絡的核心組件
桃園車站作為交通網絡中的核心組件,不僅與臺灣各地的交通網絡相連,還扮演了多種運輸模式的整合角色。隨著城市和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車站的功能和服務進一步擴展,為居民和遊客提供了更多元的交通選擇和服務。
(二)桃園新站的期待
桃園新站的開工標誌著桃園市交通網絡的新一步發展。這不僅僅是一項建設工程,更是對城市交通系統進行極大優化的重要舉措。新站的興建將有效分流現有車站的乘客負荷,提升整體交通效率和便捷性。此外,新站設計將充分考慮未來城市發展需求和永續發展原則,預計成為桃園市區的新地標和重要的交通樞紐,為周邊地區的商業和居住區提供更方便的交通服務,同時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1.有效分流現有車站的負荷
隨著桃園市人口和經濟的持續增長,桃園車站的旅客負荷日益增加。桃園新站的興建將有效分流現有車站的乘客流量,減輕桃園車站的負擔,提升整體交通運輸效率和便捷性。新站將透過其現代化的設施和周到的交通規劃,為市民和遊客提供更加舒適、高效的出行體驗。
2.未來城市發展的需求與永續發展原則
桃園新站的設計不僅考慮了當前的交通需求,還充分考慮了未來城市發展的需求和永續發展原則。新站將成為桃園市區的新地標,設施設計將符合最新的環保和節能標準,同時提供便捷的無障礙設施,以滿足各類乘客的需求。
3.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桃園新站將不僅為市區居民和遊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務,同時也將促進周邊商業和居住區的發展。新站的設置將吸引更多企業和商家進駐周邊地區,推動地方經濟的多元化和升級,進一步提升桃園市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二、市長的展望與期許
桃園新站的開工是桃園交通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他期待新站如期、如質完工,並成為城市地景重塑的核心。
1.如期、如質完工
市長張善政強調,如期、如質完工是他對桃園新站建設的堅定期許。他指出,桃園新站的建設將積極配合地方及工程團隊的共同努力,確保工程進度和品質達到最高標準。市府將全力支持並監督整個建設過程,以確保新站能按照計劃如期竣工,並達到市民和政府的期待。
2.成為城市地景重塑的核心
張市長認為,桃園新站不僅僅是一座交通樞紐,更是城市地景重塑的核心。新站的設計將充分考慮桃園市未來的發展需求和永續發展原則,整合現代化、藝術美學與人文歷史元素,成為桃園市區新的地標和文化資產。市長期待新站的落成能夠引領桃園市區的全新風貌,並帶動周邊地區的城市更新與發展。
三、桃園新站的建設策略與規劃
新站將採用「鐵路在上、捷運在下」的共構方式,與捷運綠線前置工程同步進行,市府捷工局積極推動以確保工程順利進行。桃園前後站的都市計畫和交通路線也將同步調整,期望與新站的啟用同步展現全新的城市風貌。
(一)共構方式:「鐵路在上、捷運在下」
桃園新站的設計理念是將鐵路與捷運系統緊密整合,上層設置鐵路車站及月台,下層則建設捷運綠線月台及相應的出入口設施。這種共構方式有助於節省土地利用,同時使得不同交通系統之間的轉換更加便利,提升了市民和遊客的出行體驗。
1.上層設置:鐵路車站及月台
新站的上層將主要設置鐵路車站及相應的月台設施。這些設施將提供高效的鐵路服務,包括班次密集、便捷的登車和下車通道,以應對日益增長的旅客需求。
2.下層建設:捷運綠線月台及出入口設施
在新站的下層,將建設捷運綠線的月台和相關的出入口設施。捷運系統的設計將充分考慮到通勤者和市民的需求,提供快速、便捷的地下交通服務,並設置多個出入口以方便乘客進出。
3.節省土地利用和提升便捷性
這種「鐵路在上、捷運在下」的共構方式,有效節省了有限的市區土地資源。同時,使得不同交通系統之間的轉換更加便捷,乘客可以輕鬆地從鐵路系統轉乘到捷運系統,或反之,大大提升了市民和遊客的出行體驗。
4.成為便捷交通樞紐的地標
桃園新站的共構設計不僅是交通建設的一大進步,更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新站將成為桃園市的重要地標之一,為城市提供現代化、高效率的交通服務,促進周邊地區的商業發展和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二)前置工程與同步進行
為了確保桃園新站的順利建設,市府捷工局積極推動捷運綠線前置工程,這包括了基礎建設和相關設施的預先準備工作。這些前置工程將與新站的建設同步進行,以確保整體工程進度和品質。
1.前置工程的內容
前置工程涵蓋了捷運綠線相關的基礎建設和設施準備工作,包括但不限於:
基礎建設準備: 包括地下結構的建設,如捷運月台和站台的基礎設置,以及相應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建設。
管線和設施調適: 將現有的管線、設施進行調適和遷移,以確保捷運綠線的順利通過和配合新站的建設。
空間利用規劃: 捷運綠線的前置工程將根據新站的設計需求,進行相應的空間利用規劃,包括站點出入口、轉乘通道等的設置。
2.同步進行的重要性
- 工程進度: 前置工程與新站建設的同步進行,可以有效節省施工時間,縮短整體工程的完成週期。
- 資源優化: 同步進行可以優化施工資源的使用,減少因為施工階段性差異而導致的資源浪費和成本增加。
- 工程品質: 前置工程的提前進行可以確保相關設施和基礎的高品質建設,為捷運綠線和新站的正式啟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都市計畫與交通路線的調整
隨著桃園新站的建成,桃園市政府也將調整桃園前後站的都市計畫及交通路線。這包括了周邊道路的重新規劃與調整,以及城市規劃的更新,旨在有效整合新站帶來的交通壓力,同時提升周邊地區的發展潛力。
1.都市計畫的調整
- 道路重新規劃: 桃園市政府將重點檢視桃園新站周邊的道路網絡,根據新站啟用後的交通流量和需求進行道路的重新規劃。這包括增加交通通道、擴建道路容量、設置新的交通號誌和行人過街設施,以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 城市設施更新: 新站啟用後,桃園市政府計劃更新周邊的城市設施,包括公共交通站點、行人步道、自行車道和綠化帶等。這些更新將有助於提升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適度,同時美化城市環境。
- 土地利用調整: 根據新站的周邊發展需求,桃園市政府將重新評估土地利用政策,推動相應的土地開發和再利用計劃。這些計劃包括商業區、住宅區和混合用途區域的合理配置,以實現城市空間的有效利用和綜合發展。
2.交通路線的調整
公共交通優化: 桃園市政府將通過優化公共交通網絡,如增加公車班次和路線、提升捷運運輸能力等方式,以應對新站帶來的增加的通勤和轉乘需求。
轉乘設施提升: 新站周邊將建設和改善轉乘設施,包括公共自行車停車場、出租車候車區和停車設施等,以方便不同交通方式之間的轉換。
智慧交通系統: 桃園市政府計劃引入智慧交通技術,如智能交通控制系統和實時交通信息管理,以提升交通管理的效率和精確度,減少交通擁堵和事故風險。
(四)展望未來的城市風貌
市府期望新站的啟用能夠帶來全新的城市風貌。這不僅僅是交通建設的提升,更是對桃園市區整體形象的重塑。新站設計將充分考慮未來城市發展的需求,並融合現代化、藝術美學與環境永續的理念,成為市民自豪的地標之一。
1.考慮未來城市發展需求
城市設計與規劃: 桃園新站的設計將充分考慮未來城市發展的需求,包括人口增長、商業活動的集中區域、以及社區和文化設施的需求。市府將透過智慧城市技術和可持續發展原則,使新站成為城市發展的引領者和示範區。
建築與景觀設計: 新站的建築設計將融合現代化、藝術美學和環境永續的理念,設計出具有地標性的建築風格。透過創新的建築形式和景觀設計,新站將成為市民驕傲的標誌之一,反映桃園市現代化和進步的形象。
2.融合現代化、藝術美學與環境永續的理念
- 現代化建設: 新站將引入先進的建築技術和設施,如智能化控制系統、綠色建築材料和節能設計,以確保建築物的效率和可持續性。這些措施不僅降低運營成本,還有助於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符合現代城市發展的綠色建築標準。
- 藝術美學和文化表現: 新站將注入藝術和文化元素,如公共藝術裝置、文化展示空間和文化活動中心等,豐富市民和遊客的文化生活。這些設施和活動不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氛圍,還加強了市民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四、桃園鐵路地下化的全面部署
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指出,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將消除多處平交道和陸橋,這將為桃園帶來巨大的都市面貌轉變,與捷運綠線及捷運棕線的共構也將提供更便利的交通服務。
(一)消除平交道和陸橋
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的核心目標之一是消除多處平交道和陸橋。這些交通障礙不僅影響了市區的交通流暢度,還存在安全隱患,對市民的生活造成不便。通過將鐵路地下化,這些平交道將被完全消除或改善,大幅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二)都市面貌轉變
城市空間重塑: 鐵路地下化不僅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還將釋放出寶貴的土地資源。這些土地可以用於開發城市公共設施、商業及住宅用地,促進城市的綜合發展和空間利用效率。
景觀美化和環境改善: 地下化後的鐵路和交通設施將被整合到城市的環境中,通過合理的景觀設計和綠化規劃,美化城市景觀,提升居住環境的品質和舒適度。
五、桃園新站的未來展望與設計特色
新站將融合現代、藝術、美學及人文歷史等多元素,並計劃於119年底完工,成為桃園的新地標。其設計包含地上三層、地下二層,擁有現代化的月台服務設施,並與臺鐵公司的開發大樓互動,預期將有效帶動沿線土地開發。
(一)融合多元素設計
桃園新站的設計理念融合了現代、藝術、美學及人文歷史等多元素。這種綜合設計不僅為新站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還能夠反映出桃園市作為一個現代化都市的發展方向和城市風貌。
(二)完工時間及結構特色
完工時間: 桃園新站計劃於119年底完工,屆時將正式開放供市民和遊客使用。
建築結構: 新站設計包含地上三層和地下二層結構。地上層將設置現代化的月台和乘客服務設施,方便乘客進行候車和轉乘;地下層則是捷運綠線的月台及相應的出入口設施,有效分流和整合不同交通系統之間的轉換流量。
(三)與臺鐵開發大樓的互動
新站將與臺鐵公司共同開發大樓進行互動。這種互動模式將有效帶動沿線土地的開發利用,促進周邊商業和居住區的發展,同時提升周邊地區的整體經濟活力。
(四)土地開發帶動效應
新站的建成將有效帶動沿線土地的開發利用。通過提供現代化的交通服務和便捷的轉乘環境,新站將成為商業和居住開發的重要引擎,推動桃園市區的空間結構優化和城市發展的持續進步。
六、桃園鐵路地下化工程的規模與成效
捷工局進一步說明,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包含多站點改建和新建,總經費約1,048億元,其中包括臨時站的啟用以確保旅客服務。工程的全面完工將顯著提升桃園的交通運輸能力和都市發展效能。
(一)工程規模與經費
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涵蓋了多站點的改建和新建工程,總經費約達1,048億元。這些資金將用於改善現有車站設施、興建新的捷運站點,以及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路線地下化工程、站點月台設置和出入口建設等。
(二)臨時站的啟用
為了確保工程進度和旅客服務的持續,交通部鐵道局已於104年6月啟用桃園臨時站。這個臨時站的設置,有效應對了桃園車站地下化工程施工期間的旅客運輸需求,同時保障了乘客的出行便利性。
(三)工程成效與效益
安全和效能提升: 桃園鐵路地下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消除20個平交道和8座陸橋,這將大幅提升道路和鐵路交通的安全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同時,地下化路線的建設將有效疏通交通擁堵,提升桃園市區的整體交通運輸效能。
都市發展效能: 透過地下化工程,桃園市的都市空間將得到有效利用和優化,不僅改善了周邊地區的居住環境,還為商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工程的完成將進一步吸引投資和提升地區的整體經濟活力。
可持續發展: 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的設計和施工,充分考慮了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減少對現有土地資源的消耗,以及改善公共交通系統,工程將有助於減少碳排放和空氣污染,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
七、結語
「臺鐵桃園新站開工典禮」,這標誌著桃園市交通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新站的興建不僅是對桃園市交通系統的優化,更是對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桃園車站作為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其日益增長的旅運量和重要的轉運功能,顯示了其在桃園市經濟和文化發展中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桃園新站的建成將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樞紐,預計將有效分流現有車站的乘客負荷,提升整體交通效率和便捷性。其現代化的設計和多功能的服務將不僅滿足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還將成為桃園市區新的地標和文化資產,推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城市更新。
在未來,市府將繼續推動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消除多處平交道和陸橋,進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環境和都市面貌。同時,市長張善政對桃園新站的如期如質完工充滿期待,並期許新站成為城市地景重塑的核心,展現出桃園市持續進步的決心與勇氣。
隨著桃園新站的落成,我們期待見證桃園市區的全新風貌,這將是市民共享的城市進步成果,也是桃園向未來邁進的重要里程碑。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