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桃園市府啟動「舊城再生計畫」,打造宜居新環境

659
次閱讀

桃園市長張善政推動舊城再生,旨在保留城市豐富的文化遺產,同時打造宜居新環境。他的領導下,市府透過舉辦「舊城新聲」論壇和推動重大建設計畫,不僅強化了市民對地方文化的認同,也促進了社區參與和經濟發展。這些努力不僅改善了城市基礎設施,更將桃園市推向永續發展的前沿,成為宜居生活新標竿。

桃園市長張善政推動舊城再生,保育老城區的獨特魅力

一、「桃園舊城再生論壇─『舊城新聲』」

桃園市長張善政於昨日下午出席了在中壢區舉行的「桃園舊城再生論壇─『舊城新聲』」。他在會上強調,市府去年開始推動「桃園舊城再生計畫」,專注於桃園區和中壢區的舊市區都市改造,旨在全面翻轉市容風貌。計畫的核心挑戰在於如何在進行土木建設時,同時保留和弘揚舊城的文化底蘊和特色。

(一)帶來的效益

1. 提升地方文化和歷史認同

這場論壇聚焦於舊城再生議題,強調文化遺產和歷史保護的重要性。透過專家學者的分享和討論,市民對於本地區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價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同。這不僅加強了市民的地方認同感,也有助於將地方特色與城市發展有機結合,推動地方文化的再生和傳承。

2. 激發社區參與和共識建立

論壇為市民提供了參與討論的平台,使得社區居民、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能夠就舊城再生的策略和方向達成共識。這種共識不僅有助於提高舊城改造計畫的實施效率,還能夠促進社區成員間的互動和合作,共同打造宜居的社區環境。

3. 吸引投資和活化經濟

通過舉辦這樣的高水平論壇,桃園舊城區顯示了其重視城市再生和文化保護的決心,吸引了國內外投資者的注意。投資者看中的不僅是物質基礎設施的建設,更是城市的文化氛圍和發展潛力。這些投資將進一步促進當地經濟的活力,創造就業機會,推動地方發展。

4. 推動教育和學術研究

與中原大學等知名院校的合作,使得本次論壇成為學術交流和研究的重要平台。學生和學者們通過參與研討會和討論,不僅提升了其對城市發展和文化再生的理解,也為未來的專業發展奠定了基礎。這種學術交流有助於推動創新思維和理念,激發更多的研究與實踐成果。

5. 增進公眾意識和參與度

論壇的舉辦不僅僅是對專業人士的聚會,更是對市民的公開教育和信息傳遞。透過媒體報導和社交平台的推廣,大眾對於舊城再生計畫的關注度大幅提升,市民對於城市發展的投入和參與意識得到增強。這種公眾參與是城市改造成功的重要保證,市民的聲音和意見有助於調整和優化城市計劃的實施。

(二)同時保留文化遺跡

1. 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

桃園舊城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遺產包括傳統建築、文物古蹟以及文化傳統活動。這些歷史標誌代表了地方社區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是當地文化的珍貴資產。

2. 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桃園舊城區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反映了地方居民的生活習慣、節慶慶典、傳統工藝等多樣元素。這些特色文化不僅是當地居民的身份認同,也是吸引遊客和外來訪客的重要文化吸引力。

3. 傳統工藝和技藝的保存與傳承

桃園舊城區還保留著許多傳統工藝和技藝,如手工藝品、紡織品、陶瓷等。這些工藝技能代代相傳,不僅豐富了地方文化的內涵,也有助於地方經濟的發展和永續性。

4. 文化景觀和人文地景

舊城區的文化景觀和人文地景是城市發展的獨特資源,如歷史街區、古老建築、文學藝術場所等。這些景觀不僅是城市的風景線,也是社區生活和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和平台。

5. 社區記憶和集體歷史

舊城區的文化底蘊還體現在社區的集體記憶和歷史故事中,這些故事包括地方英雄、重要事件、社區發展等,是社區凝聚力和社會連結的重要依據。

二、都市發展計畫持續推進,桃園市打造宜居生活新標竿

桃園市的各項重大建設計畫如航空城、臺鐵桃園新站及鐵路地下化工程等,目前進展如火如荼。市府不僅在短期內推展各項硬體建設,更以長遠的城市願景,致力於打造永續宜居的生活環境,以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和城市形象。

(一)桃園市重大建設計畫及其帶來的效益

桃園市目前正在積極推動多項重大建設計畫,包括航空城、臺鐵桃園新站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這些計畫不僅將帶來基礎設施的改善,還將深遠地影響市民生活和經濟發展。

1. 桃園航空城計畫

桃園航空城位於桃園國際機場周邊,是台灣重要的航空產業特定區,計畫包括:

  • 產業發展: 吸引航空製造、維修、研發等相關產業進駐,成為亞洲頂尖的航空產業中心。
  • 科技創新: 推動航空電子、無人機技術等高端科技產業的發展。
  • 生活機能: 規劃商業區、住宅區及公共設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 提升桃園國際機場的國際競爭力,促進航空產業鏈的完整性。
  • 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吸引高素質人才回流桃園發展。
  • 增加地方稅收收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2. 臺鐵桃園新站計畫

臺鐵桃園新站位於桃園市中心,是臺灣鐵路系統的重要據點,計畫包括:

  • 交通樞紐: 作為北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連接台北及新竹等主要城市。
  • 車站設施: 規劃現代化的車站建築及周邊交通系統,提升乘客服務與便利性。
  • 優化交通網絡,提升通勤效率及便利性,減少交通擁擠。
  • 推動周邊地區的都市更新和商業發展,增加地方經濟活力。
  • 提升桃園的地區形象,吸引更多觀光客及商業投資。

3. 桃園鐵路地下化工程

桃園市的鐵路地下化工程是針對現有鐵路路線進行地下化改造,計畫包括:

  • 市容改善: 減少地面交通阻塞,提升城市景觀質感。
  • 土地活化: 釋放地面土地資源,促進地方都市更新與發展。
  • 交通安全: 減少鐵路與道路交通衝突,提升居民及行人的安全性。
  • 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減少交通噪音和空氣污染。
  • 創造綠色空間及休閒用地,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
  • 推動桃園市的可持續發展,符合國際城市環保標準,提升市民居住滿意度。

三、「桃園舊城再生計畫」進入實質推動階段

桃園市都發局進一步說明,「桃園舊城再生計畫」自推動以來已有一年多的時間,期間舉辦了超過20場次的在地協調溝通,並總計策劃了24件短中長期計畫。相關的硬體工程將於即將到來的暑假期間陸續展開,其中包括「景福宮周邊街區歷史人文計畫」和「民權路成功路藝文特區生活通學步道」等。這些計畫的目標是透過恢復城市的歷史紋理和風華,進一步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回流舊城區,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意。

(一)景福宮周邊街區歷史人文計畫

桃園市透過「舊城再生計畫」對景福宮周邊街區進行歷史人文計畫的改造,旨在保留和彰顯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同時提升周邊環境的整體品質。

1. 計畫內容

  • 文化保護: 保留景福宮及其周邊的古老建築和文化遺產,包括傳統建築風格、宗教活動場所等。
  • 景觀提升: 改善街道燈光、景觀設計及公共藝術,以增加遊客和居民的遊憩舒適度。
  • 社區參與: 鼓勵當地社區參與計畫,促進居民對於自身社區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和參與度。

2. 影響分析

  • 文化遺產保護: 透過計畫,成功保留了景福宮及其周邊區域的傳統文化,使其成為市民與遊客探索桃園歷史的重要場所。
  • 觀光資源: 提升了景福宮周邊的觀光吸引力,增加了遊客數量和地方經濟活力。
  • 社區活力: 激發了周邊社區的活力和發展潛力,吸引了更多文化愛好者和創意產業進駐。

(二)民權路成功路藝文特區生活通學步道

民權路成功路藝文特區生活通學步道是桃園市另一個重要的舊城再生計畫項目,旨在透過步道設計和生活環境改善,重塑地區的文化與生活價值。

1. 計畫內容

  • 步道設計: 設計具有歷史特色和藝術氛圍的步道,連接民權路和成功路的重要文化地標和商業區域。
  • 生活機能: 增加公共休憩空間、咖啡廳及小吃店,提升居民和遊客的休閒娛樂體驗。
  • 文化活動: 定期舉辦文化藝術展覽、表演和市集,活絡地方文化氛圍。

2. 影響分析

  • 文化藝術重生: 成功打造了一個集中展示和推廣文化藝術的場所,吸引了許多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
  • 經濟活力: 提升了周邊商業活動和消費水平,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 居民生活品質: 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提升了社區的凝聚力和居住滿意度。

四、結語

桃園市長張善政在「桃園舊城再生論壇─『舊城新聲』」的重要演講中,深刻強調了市府對於舊城再生計畫的承諾和努力。這場論壇不僅是一次對於舊城區都市改造的重要討論,更是對於地方文化和歷史的重新思考和保護。透過市府與市民的密切互動,我們看到了社區共識的形成和地方認同感的提升,這將為未來的城市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同時,桃園市在舊城再生計畫的實施過程中,不僅成功保留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傳統特色,也通過各項重大建設計畫如航空城、臺鐵桃園新站及鐵路地下化工程等,為市民打造了更宜居的生活環境和更便利的城市交通網絡。這些計畫的持續推進將進一步提升桃園市的國際競爭力和居民的生活品質,展現了桃園市打造宜居新環境的堅定決心和成就。

未來,桃園市將繼續秉持創新、協作和永續的理念,與市民攜手共創更美好的城市未來。這不僅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故事,更是對文化傳承和城市綠色發展的重要實踐。期待在桃園舊城區和全市的共同努力下,見證更多美好與進步的來臨。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桃園市府啟動「舊城再生計畫」,打造宜居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