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外國人投資越南房產稅務攻略:從購買到轉讓,如何降低成本?

35
次閱讀

越南房地產市場持續吸引外資,但稅務政策對投資者帶來挑戰。核心稅種包括土地使用稅(0.03%-0.15%)及房產轉讓稅(個人2%,企業依盈利計算)。此外,投資者需考慮增值稅(10%)、個人所得稅(5%)、非居民所得稅(20%-25%)及印花稅(0.5%)。

相比東南亞其他國家,越南土地使用稅較低,但對外國人購地有限制。投資者應關注稅負影響,規劃交易時機,並透過合資或租賃方式優化投資結構。此外,確保稅務合規,避免罰款與額外成本。

隨著市場變化與政策調整,投資者需持續關注越南房地產稅制動向,靈活調整策略,以提升回報並降低風險。

外國人投資越南房產稅務攻略:從購買到轉讓,如何降低成本?

✉️ 引言

越南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但其稅務政策對投資者提出了嚴峻挑戰。尤其是土地使用稅和房產轉讓稅,作為越南稅制的核心,對房地產交易的影響不容忽視。本篇文章將深入解析越南房產稅務責任,聚焦關鍵稅種的計算方法、政策差異及常見問題,為投資者提供全面的稅務應對策略。


📜 目錄

  1. 越南房產稅制概述

  2. 主要稅種解析

    • 土地使用稅

    • 房產轉讓稅

  3. 稅務申報與常見問題

  4. 國際比較與投資影響

  5. 稅務規劃與建議

  6. 結論


📃 越南房產稅制概述

📂 越南房產的稅制框架

越南房地產的稅務政策由中央政府制定,涵蓋土地使用稅、房產轉讓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非居民所得稅和印花稅等,形成多層次稅制框架。不同稅種適用於交易的各個階段,為保障政府稅收,同時也鼓勵合理投資。

🌐 主要稅種概覽

稅種適用情況稅率適用對象
土地使用稅每年繳納,依土地用途和位置計算0.03%-0.15%土地使用者
房產轉讓稅房地產交易時收取個人:交易金額的2%賣方
增值稅(VAT)買賣房產及建設服務標準稅率10%買方
個人所得稅(PIT)賣方出售房產所得5%賣方
非居民所得稅外籍人士出售或出租房產所得20%-25%外籍投資者
印花稅房產登記時支付房價的0.5%買方

🏠 2. 主要稅種解析

🚿 土地使用稅

✅ 定義與適用對象

土地使用稅是越南政府對所有土地使用者徵收的一項年度稅種,用於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適用對象包括擁有或租賃土地的個人和企業。

⚖️ 計算方法

  • 稅基:依據土地面積、用途及地區價值計算。

  • 稅率

    • 住宅用途:0.03%-0.07%。

    • 農業用途:低於0.05%。

    • 商業用途:0.1%-0.15%。

計算公式:

土地使用稅 = 土地面積 × 稅基價格 × 稅率

💼 房產轉讓稅(個人與企業)

⚡ 徵收標準

  • 個人:交易金額的2%。

  • 企業:稅額根據淨利潤計算,一般稅率為20%。

🔄 個人與企業的差異

  • 個人:簡化流程,稅額固定(不考慮資本利潤)。

  • 企業:需提交詳細財務資料,包括交易金額、成本及利潤。

🔎 案例分析

某投資者以30億越南盾出售房產,需支付的轉讓稅為:

30億 × 2% = 6000萬越南盾

📊 4. 國際比較與投資影響

🌎 東南亞國家比較

國家土地使用稅房產轉讓稅增值稅(VAT)個人所得稅外國人購置政策
越南0.03%-0.15%2%10%5%允許購買公寓,但土地有限制
泰國2%-3%7%5%-35%外籍人士僅能購買公寓
印尼0.1%-0.3%2.5%10%20%外籍人士需以企業名義購置

📈 投資影響分析

  • 投資回報率考量:越南的低土地使用稅與固定轉讓稅率,使短期投資具備一定吸引力。

  • 外資政策限制:相較於泰國和印尼,越南對外國人購置房產設有限制,但允許購買公寓,提供部分投資機會。

  • 稅務合規性挑戰:企業投資者需格外關注財務申報與盈利計算,以避免高額稅負。


📝 結論

越南房地產稅務政策對外資投資既提供機會也帶來挑戰。投資者需全面了解各項稅種與相關政策,並制定適合的稅務策略,以最大化投資收益。

🔹 主要挑戰與應對策略

  1. 稅務負擔:土地使用稅與轉讓稅可能影響投資收益,建議合理規劃交易時間與投資結構。

  2. 外資限制:越南對外國人購房有限制,投資者可考慮透過合資企業或長期租賃土地方式進行投資。

  3. 合規風險:確保遵守當地稅務法規,避免罰款與額外成本,建議聘請當地專業顧問提供協助。

  4. 未來政策變動:越南房地產市場與政策可能持續調整,應密切關注最新法規,以保持靈活應對能力。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風傳媒)
外國人投資越南房產稅務攻略:從購買到轉讓,如何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