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25年企業節稅大公開:最有效的節稅技巧,讓你少繳很多稅

70
次閱讀

企業節稅是每個公司都應該重視的議題,合理的稅務規劃可以有效減少稅負,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首先,企業可通過合理調整盈餘發放來避開高額股利稅與盈餘未分配稅。其次,利用固定資產的折舊和攤銷可以降低法人應稅所得額。此外,設立海外公司或利用租稅優惠區也是大型企業常見的節稅方式,能有效降低整體稅負。最後,增加資本支出可提前扣除相關費用,達到減少當期應稅所得的效果。

在實際案例中,若自然人股東收到某公司發放的股利,並選擇分離計稅(股利所得獨立計算),將適用28%的稅率,進行稅金計算。這些策略有助於減少企業與自然人股東的稅務負擔,達成長期財務穩定。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合理規劃,最大化節稅效益,保持財務健康與競爭力。

2025年企業節稅大公開:最有效的節稅技巧,讓你少繳很多稅

目錄

  1. 引言

  2. 法人與自然人稅務結算方式
    2.1 法人稅務結算
    2.2 自然人稅務結算

  3. 法人 vs. 自然人稅務負擔比較

  4. 股利所得稅與盈餘分配解析

  5. 節稅策略與實務應用

  6. 實際案例與計算

  7. 結論與建議

📊 1. 引言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租賃廠房是一項重要決策,尤其當租賃雙方為法人(公司)與自然人(個人)時,所涉及的稅務問題更為複雜。企業如何確保符合稅務規範,同時又能有效控制成本,是企業主必須考量的關鍵問題。本文將針對法人向自然人租賃廠房的各項稅務細節進行解析,並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在合法範圍內優化財務管理。


💼 2. 法人與自然人稅務結算方式

📑 2.1 法人(公司)稅務結算

適用稅種: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股利稅

✅ 營利事業所得稅

企業營收扣除成本、費用與損失後的課稅所得額 × 20%。

✅ 營業稅(VAT)

台灣適用 5% 加值型營業稅(部分產業例外)。

✅ 股利分配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若企業將盈餘分配給股東,股東需依股利所得稅課稅(28% 或 5%~40%)。

✅ 盈餘未分配稅

若企業長期不分配盈餘,可能會被課 5% 盈餘未分配稅。


👤 2.2 自然人(個人)稅務結算

適用稅種:綜合所得稅、股利所得稅、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 綜合所得稅

依照累進稅率(5%~40%)計算,若所得超過 493 萬元,適用 40% 最高稅率。

✅ 股利所得課稅方式(二選一)

合併計稅:股利併入綜合所得,適用累進稅率,可享 8.5% 稅額扣抵(上限 8 萬)。 分離計稅:股利獨立計算 28% 稅率,不與其他所得合併。

✅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股利超過 2 萬元,需額外支付 2.11% 健保補充費。


📈 3. 法人 vs. 自然人稅務負擔比較(表格分析)

在稅務負擔方面,法人與自然人的課稅方式和稅率有所不同。法人主要依據營利事業所得稅、股利稅及營業稅等稅種繳稅,而自然人則需依照綜合所得稅、股利所得稅及二代健保補充費等規定繳納稅款。

項目法人(公司)自然人(個人)
主要稅種營利事業所得稅 20%綜合所得稅 5%~40%
股利稅先扣 20% 營所稅,再由股東繳納28% 或合併累進稅率
營業稅5% VAT
健保補充費2.11%(股利適用)

💡 4. 股利所得稅與盈餘分配解析

企業是否發放股利直接影響股東的稅負,並且對企業的長期發展、資金運用及投資人的回報有所影響。股利的分配與否會牽涉到股東繳納的所得稅和企業的稅務負擔,因此需要進行全面分析,考慮各種可能的稅務影響。

✅ 發放股利 → 企業先扣 20% 營所稅,股東需再繳 28% 或 5%~40% 綜合所得稅

✅ 不發放股利 → 盈餘留存企業內,若未分配超過一定年限,需補繳 5% 盈餘未分配稅


💸 5. 節稅策略與實務應用

在企業的日常運營過程中,稅務規劃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合理的稅務規劃不僅能提高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還能減少不必要的稅負,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盈利空間。當面對不斷變化的稅法政策和日益複雜的經濟環境時,企業主必須對不同的稅務規範有充分的了解,並採取積極有效的策略來優化稅負。以下介紹幾種常見且有效的節稅策略,以及其在實務中的應用,幫助企業合理調整盈餘發放、降低稅負並提升整體競爭力。

1. 合理調整盈餘發放,避開高額股利稅與盈餘未分配稅

股利發放對企業和股東的稅務負擔具有直接影響。在台灣,企業若將盈餘以股利形式分配給股東,股東須依規定繳納股利所得稅,這一稅負通常較為高昂。根據最新稅法,股利所得分為合併計稅和分離計稅兩種方式,每種方式的稅率不同。因此,企業在決定是否分配股利時應謹慎考量。特別是當企業面臨盈餘未分配稅(5%)時,應該進行有效的規劃,避免長期不分配盈餘而被課徵這筆額外的稅金。為了減少這些負擔,企業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 延後或分期發放股利:通過分期或延遲支付股利,讓股東在未來幾年內逐步繳納稅款,降低每年的稅務負擔。

  • 審慎決定股利分配比例:根據企業的資金需求、發展計劃以及市場情況來調整股利分配比例,避免過度發放股利而增加稅負。

2. 使用成本攤銷與折舊,降低法人應稅所得額

折舊和攤銷是企業節稅的重要工具,尤其在資本密集型的產業中,企業通常會進行大量的設備購置和固定資產投資。根據稅法,企業可以將固定資產的購置成本按一定比例進行折舊,並將資本支出在一段時間內作為成本進行攤銷。這樣的安排不僅能減少當期的應稅所得,還能延長企業的資本使用壽命,達到資本成本最小化的效果。具體策略包括:

  • 選擇最適合的折舊方法:例如,對於重資本設備,企業可選擇加速折舊法,將更多的折舊成本計入前期,減少初期的稅負。

  • 資本支出規劃:根據企業的年度營運計劃,合理安排資本支出,從而利用折舊和攤銷的稅務優惠。

3. 設立海外公司或利用租稅優惠區,降低企業整體稅負

對於跨國企業而言,設立海外子公司或利用租稅優惠區是一種常見的節稅策略。許多國家或地區提供較為寬鬆的稅收政策和低稅率,吸引企業將部分業務或資金安排於該地。這樣的規劃可以幫助企業有效地減少稅負,實現全球範圍內的稅務優化。具體措施包括:

  • 選擇低稅區:例如,設立在一些稅收較低的國家或地區,將盈利轉移到這些地方,從而減少在高稅區的稅負。

  • 利用雙重課稅協定:國際間有許多雙重課稅協定,可以幫助企業在不同國家之間合理分配稅負,避免雙重課稅。

4. 增加資本支出,提前扣除相關費用

資本支出是企業用來增強固定資產的購置及改善的支出,合理的資本支出不僅能提升公司的競爭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當期的應稅所得。在進行資本支出規劃時,企業可以選擇在當年度提前扣除一部分費用,從而減少當期稅負。此策略特別適合資本密集型企業,在增強企業生產能力的同時實現稅務優化。具體策略包括:

  • 提前投入資本支出:如企業計劃在未來幾年進行大額的設備更新或設施擴張,可以選擇提前投入資本支出,並將其作為當期費用進行扣除。

  • 評估折舊和攤銷規劃:將部分資本支出提前申報,可以在同一會計年度內加大折舊費用的扣除,從而減少企業當年的稅務負擔。


🧮 6. 實際案例與計算

以下將透過具體案例來分析法人與自然人在不同情境下的稅務負擔,並提供相應的計算方法,幫助讀者更清楚地了解稅務結算的實際運作。

案例 1:自然人股利所得稅

假設一名個人投資者(自然人)收到某公司發放的股利100萬元,並選擇分離計稅(股利所得獨立計算)。

計算過程:

股利收入:100萬元

依照分離計稅,股利所得將適用28%的稅率。

稅金計算:100萬 × 28% = 28萬元

結果:該投資者需要繳納28萬元的股利所得稅。

案例 2:法人折舊與攤銷的節稅效果

假設某公司購入一台設備,成本為500萬元,使用年限為10年。該公司選擇加速折舊方法,在前5年將大部分成本進行折舊。每年折舊額為100萬元。

計算過程:

每年折舊額:100萬元

折舊期間:前5年,每年減少應稅所得100萬元。

結果:該公司在前5年內,每年可減少100萬元的應稅所得,從而減少相應的稅負。


7. 結論與建議

法人與自然人之間在稅務負擔上存在顯著差異,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資本需求及稅務規定來制定合理的稅務規劃,尤其在盈餘分配、股利所得稅及節稅策略上需做出合理選擇。對於自然人股東來說,理解股利所得稅的課稅方式及健保保費的規範,能夠有效減少個人的稅務負擔。

總結來說,法人與自然人應根據自身情況,透過合理規劃實現稅務優化,達到長期財務穩定。通過節稅策略的實施,企業不僅能提升自身的財務狀況,還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優勢。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今周刊)
2025年企業節稅大公開:最有效的節稅技巧,讓你少繳很多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