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桃園市「新訂中壢產業特定區」計畫面臨的環保挑戰與機遇

28
次閱讀

桃園市政府近期提出了「新訂中壢產業特定區」計畫,以應對不斷增長的產業需求和現有工業區的飽和問題。這一計畫涵蓋1067公頃的擴區面積,旨在將中壢工業區的總面積擴大至3.5倍,以便有效滿足未來的工業需求並管理外溢至農業區的工廠。此擴區不僅有助於提升產業布局和經濟發展,也有望解決合法化農地工廠的問題。然而,該計畫面臨著重大環保挑戰,包括對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和自然資源的消耗。如何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將是未來實施中的關鍵。此計畫需要在滿足產業需求和維護環境之間找到平衡點,確保桃園市的可持續發展。

桃園市「新訂中壢產業特定區」計畫:滿足產業需求與環保挑戰

桃園市政府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產業用地需求及輔導農地工廠合法化,日前提出了「新訂中壢產業特定區」計畫。這一計畫旨在擴大中壢工業區的規模,以應對目前接近飽和的工業區需求。以下是關於此計畫的詳細介紹及相關影響分析。

一、計畫概述

桃園市政府近日提出「新訂中壢產業特定區」計畫,目的是在既有的中壢工業區北側新增兩期擴區基地。該計畫的總面積將達1067公頃,未來整體工業區面積預計將擴大至現有工業區的3.5倍。這一擴建計畫旨在解決目前中壢工業區廠商進駐率已達97%、接近飽和的問題,並有效納管目前外溢至農業區的工廠。

(一)擴區計畫的背景與目標

1.現狀分析

  • 中壢工業區進駐率已飽和:目前,中壢工業區的總面積為433公頃,廠商進駐率已達97%,即將達到飽和點。這意味著空間資源十分有限,難以滿足新增產業的需求。
  • 工廠外溢至農業區:由於工業區容量不足,不少原本計劃進駐工業區的企業,已經轉向鄰近的一般及特定農業區土地,形成所謂的“農地工廠”。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農業用地的使用,也造成了土地管理上的困難。

2.擴區計畫目標

  • 解決產業需求:通過擴建工業區,桃園市政府旨在滿足日益增長的產業用地需求,為企業提供更多的生產與運營空間。
  • 納管外溢工廠:擴區計畫還包括對目前外溢至農業區的工廠進行有效的納管,使其合法化並進入規範化的產業區域,解決農地工廠的問題。
  • 提升產業布局:在擴建的兩期基地中,計畫引進包括電子零件、機械、金屬等製造業,提升區域內的產業結構,並促進經濟發展。

(二)擴區計畫的實施細節

1.擴區範圍

  • 面積規模:擴區計畫將在中壢工業區北側設置兩期基地,總面積1067公頃。這一擴建將使現有的工業區面積增加至3.5倍,大幅擴展可用工業用地。
  • 開發階段:計畫分為兩期進行,具體開發步驟將包括土地徵收、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企業入駐等階段。

2.環境與社會考量

  • 合法化農地工廠:在擴區基地內,有多家農地工廠(包括合法工廠137家、特登工廠23家及納管工廠84家)。這些工廠可在參與區段徵收後申請保留原位置,不必拆除重建,若位於道路或公共設施用地,則會規劃產業專區另行安置。
  • 環保挑戰:擴區計畫引起環保團體的關注,批評計畫可能會對現有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包括大片綠地的消失和生態破壞。環保團體建議應縮小開發面積,並引進與都市發展相結合的新興產業,如文創、資訊、人工智慧、研發中心等,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二、環保及發展挑戰

「新訂中壢產業特定區」計畫在桃園市的發展規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旨在擴展工業用地並解決目前產業需求不足的問題。然而,該計畫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若干環保及發展挑戰,需要在擴展產業用地與保護環境之間取得平衡。以下是對這些挑戰的詳細解析:

(一)環境影響評估

1.地質與自然災害條件

  • 擴區基地內的地質條件相對優良,未經大河穿越,且區域內地震及淹水危害的頻率較低。這些條件使得該區域在自然災害風險方面具備相對穩定的基礎,這對工業發展而言是一個有利的因素。

2.生態影響

  • 生態衝擊:擴區計畫中,現有基地的一部分仍保有大片綠地。將這些綠地轉變為工業用地,尤其是傳統工業區,將可能導致生態環境的顯著改變。大規模開發水泥鋪面和高污染的工業設施,可能會造成土地的生態破壞,包括植物及動物棲息地的喪失。
  • 生態調查資料質疑:儘管擴區計畫聲稱現有基地已經受到人為干擾,生態狀況不佳,實際上這些資料多來自已開發的中壢工業區,而非全新的擴區基地。這些調查結果可能無法準確反映新擴區的生態現況,引發對生態評估真實性的質疑。

3.環境污染

  • 高污染風險:大面積的傳統工業區開發,涉及大量的工廠運營,可能帶來空氣和水質的污染。工業活動中的化學物質排放、廢水處理不當等問題,可能對周邊環境造成持續的負面影響。
  • 水泥鋪面問題:大量鋪設水泥等不透水材料會改變土壤的自然排水系統,增加雨水徑流,進而可能造成下游地區的水土流失與洪水風險。

(二)社會與發展挑戰

1.土地使用變更

  • 農業區轉型:擴區計畫將大量農業區土地改為工業用地,這對當地的農業生產及農民生計造成影響。雖然這些農地中已經存在一些非法或不規範的工廠,但完全將其轉型為工業用地,仍然會對地區的農業活動和自然景觀造成重大改變。
  • 合法化與搬遷:計畫中的合法化措施允許現有的農地工廠保留原位置,但這要求對工廠進行搬遷和重建,這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包括拆遷補償、搬遷成本及新址的規劃等。

2.城市發展與產業升級

  • 產業結構調整:環保團體建議引入能與都市發展緊密結合的新興產業,如文創、資訊、人工智慧和研發中心等。這些產業相對低污染且有助於提升城市經濟的多樣性與高附加值。然而,這樣的調整需要重新規劃產業區的功能和設施配置,並對現有產業進行相應的轉型升級。
  • 2050淨零目標:大規模的工業開發可能與2050淨零碳排放目標背道而馳。環保評估指出,擴區計畫可能會增加水電需求,加劇碳排放。這要求政府在推進工業發展的同時,必須考慮如何減少碳足跡,推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經營。

三、環委的建議

環保委員會對桃園市政府「新訂中壢產業特定區」計畫提出了一系列建議,旨在平衡產業發展需求與環境保護,特別是在達成2050淨零碳排放目標的背景下。以下是環保委員會的具體建議及其背後的考量:

(一)縮小開發面積

1.面積過大問題

  • 環保委員會指出,擴區計畫的總面積達1067公頃,若再加上現有的中壢工業區,未來整體面積將擴大至現今的3.5倍。如此大規模的開發將會引發嚴重的環境問題,包括水電需求激增和生態系統的破壞。
  • 擴區面積過大可能會導致工廠密集排放污染物,增加對水資源和電力的需求,進一步對環境造成壓力。因此,環保委員會建議縮小開發面積,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和資源的消耗。

(二)引入新興產業

1.與都市發展相符合

  • 環保委員會建議桃園市政府應引入更多與都市發展和未來經濟趨勢相符合的新興產業,例如文創、資訊技術、人工智慧、軟體開發和研發中心等。這些產業相對於傳統工業區來說,更加符合未來城市發展的需求,也能降低環境污染。
  • 文創產業:文創產業不僅能增強城市的文化氛圍,還有助於創造高附加值的經濟活動,對環境影響較小。
  • 資訊技術與人工智慧:這些領域的發展能促進技術創新和數位經濟,同時能夠減少對傳統重工業的依賴,降低污染物排放。
  • 軟體及研發中心:設立研發中心和高科技園區可以促進創新和科技進步,這些設施對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且能吸引優質的企業和人才。

(三)碳排放和資源需求

1. 2050淨零目標挑戰

  • 環保委員會強調,擴區計畫如不做出調整,可能會使2050淨零碳排放目標變得更加困難。擴大工業區規模必然會增加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這與政府設定的碳中和目標相悖。
  • 縮小開發面積並轉向更環保的產業形式,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和資源消耗,有助於實現長期的環境可持續性。

(四)生態與社會影響

1.保護生態

  • 環保委員會呼籲在擴區計畫中保留更多綠地,並對現有生態系統進行適當保護,以免過度開發造成生態破壞。綠地不僅有助於維持生物多樣性,還可以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和生活環境。
  • 在進行大規模開發時,應該考慮如何將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並採取措施減輕對周邊自然環境的衝擊。

(五)結合都市規劃

1.都市規劃與發展

  • 環保委員會建議,擴區計畫應該與城市的整體發展規劃相結合,並考慮如何促進產業和城市的和諧共生。適當調整產業布局,以便更好地融入都市環境,並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 將新興產業和創新型企業納入規劃中,不僅能夠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還能提高城市的整體競爭力和生活品質。

四、農地工廠的合法化

除了擴區計畫,桃園市政府還計劃輔導目前在農地上經營的工廠合法化。這些工廠包括合法工廠137家、特登工廠23家以及納管工廠84家。市政府表示,這些工廠可以在參與區段徵收後申請保留原位置,不用拆除及重建;若位於道路或公共設施用地,將會規劃產業專區另行安置,旨在提升產業布局的秩序性。

桃園市政府在推動「新訂中壢產業特定區」擴區計畫的同時,也提出了輔導現有農地工廠合法化的方案。這一措施旨在解決目前農地上經營工廠的合法性問題,並使這些工廠能夠更有效地融入到新的產業區規劃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農地工廠現狀

1.工廠類別

  • 合法工廠:137家
  • 特登工廠:23家
  • 納管工廠:84家

農地工廠包括合法工廠(已獲得相關證照和批准)、特登工廠(有特定登記但未完全合法化)以及納管工廠(已被管理但可能尚未完全符合規範的工廠)。這些工廠大多因為中壢工業區內的容量已滿而遷移至農地上。

(二)區段徵收與合法化方案

1.區段徵收

  • 桃園市政府計劃對擴區基地進行區段徵收。這意味著在擴區計畫實施過程中,會徵收目前的農地工廠,並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補償和安置。
  • 保留原位置:已經符合建物登記的合法工廠(包括未登記工廠)可以申請保留原有位置。這樣一來,這些工廠在區段徵收後無需拆除或重建,能夠在新開發區域內繼續運營。

(三)重新安置與規劃

1.位於道路或公共設施用地的工廠

  • 如果農地工廠位於預定作為道路或公共設施用地的範圍內,這些工廠將需要重新安置。桃園市政府會在新的擴區基地內規劃產業專區,以安置這些需要搬遷的工廠。
  • 產業專區規劃:這些產業專區將會提供新的設施,幫助原有的農地工廠順利轉移,並確保產業布局的有序性。新設的產業專區不僅可以容納搬遷的工廠,還有助於提升整體區域的產業發展規模。

(四)提升產業布局的秩序性

1.提升秩序

  • 市政府的計劃目的是使產業布局更加有序,避免工廠分散在不適合的地點。通過將工廠集中到專區內,可以提高產業管理的效率,促進經濟活動的集中化,並改善工廠間的協同效應。
  • 環境與管理:整合的產業專區能夠設計更完善的環境管理措施,確保工廠運營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這包括更好的污水處理、廢氣排放控制以及其他環境保護措施。

(五)農地轉型與經濟效益

1.農地轉型

  • 將農地工廠納入正式的產業區內,有助於促進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這不僅能夠提升土地的經濟價值,還能夠確保土地用途的合法性和規範性。
  • 經濟效益:合法化後的工廠可以獲得更穩定的運營環境和政策支持,有助於增強地方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機會。這也有助於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企業進入該區域。

五、產業需求與未來展望

桃園市的「新訂中壢產業特定區」擴區計畫旨在應對快速增長的產業需求和人口增長挑戰。然而,這一計畫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是如何在滿足產業需求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以下是對於該計畫未來展望的詳細解析:

(一)人口增長與產業需求

1.人口增長

  • 桃園市目前的年均人口增長率約為2%,主要集中在桃園區、中壢區及青埔特區。這一增長趨勢顯示出該地區在住宅和商業設施方面的需求增加。
  • 影響:人口增長對於產業用地的需求也隨之上升。隨著居住人口的增加,對於工廠、製造業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的需求也會增加,這對於地方經濟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2.產業需求

  • 隨著桃園市經濟的發展,產業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是高科技和製造業。擴區計畫旨在解決目前中壢工業區廠商進駐率達97%、接近飽和的問題,並提供更多的工業用地以滿足未來的產業發展需求。
  • 未來需求:未來的產業需求將包括更多高科技製造業、電子零件業、機械業等。這些產業對土地的需求大,並且需要良好的基礎設施支持。

(二)地質條件與自然災害風險

1.地質條件

  • 擴區計畫的地點位於桃園市的核心發展區塊,該地區擁有優越的地質條件。這包括穩定的地質結構,能夠支持大型工業設施的建設。
  • 優勢:良好的地質條件降低了建設成本,減少了因地震等自然災害造成的風險,使得擴區計畫更具可行性。

2.自然災害風險

  • 擴區基地所在區域沒有大河穿越,且受地震和淹水的影響較小。這使得該區域在自然災害方面相對安全,有利於長期工業設施的穩定運營。
  • 挑戰:儘管自然災害風險低,但在進行大規模工業區開發時仍需考慮氣候變遷和極端天氣事件的潛在影響。

(三)環境保護與發展平衡

1.環境保護挑戰

  • 擴區計畫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如何在擴大產業用地的同時保護環境。大規模的工業區開發可能會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如生物棲息地的破壞和水土流失等。
  • 環保建議:環保委員會已建議縮小擴區面積並引入新興產業,這些產業可能對環境的影響較小,如文創、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等。這樣的產業轉型不僅有助於降低環境負擔,也能提升產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2.發展平衡

  • 實現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是未來的關鍵。市政府應考慮採取綠色建設技術、實施環境保護措施和增設綠地來減少工業化對環境的影響。
  • 長期展望:在擴大產業用地的同時,應該推動環保技術的應用,如使用可再生能源、改善廢水和廢氣處理設施等。這些措施有助於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並促進可持續發展。

六、結論

桃園市「新訂中壢產業特定區」計畫是滿足產業需求的重要一步,但也需慎重考量環保及生態保護問題。未來的發展應該在擴大產業用地的同時,積極引進新興產業,並保留必要的綠地,以確保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生態平衡。桃園市政府應根據環保委員會的建議,適度調整計畫,以實現經濟發展和環保目標的雙贏。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桃園市「新訂中壢產業特定區」計畫面臨的環保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