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生醫療與養髮市場的結合:曼都與向榮的合作新商機
向榮生技與曼都集團近日宣布合作,將進軍外泌體養護髮領域,開創國內再生醫療產業異業結盟的先例。這項合作計畫瞄準台灣頭皮護理市場,總投資額高達500億台幣,預計將帶來數萬個就業機會。向榮將提供高濃度幹細胞分泌的外泌體產品,用於髮療和毛髮修復,並將在曼都旗下約250家分店推出相關產品,未來更有可能拓展至海外市場。外泌體技術已在毛髮修復領域獲得科學驗證,能促進毛囊細胞增生,改善毛髮健康。曼都則將透過向榮的私募案入股,進一步加強合作關係。這項合作預示著再生醫療領域與傳統養髮產業的融合,並有望為兩家公司帶來顯著的市場份額和成長機會。
最新消息 / 2025-03-04

蘋果重磅投資:如何助力美國領先全球科技競爭?
蘋果公司近日宣布將在未來四年內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這是蘋果歷來最大規模的投資計劃。計劃將包括在德州休士頓建立先進伺服器製造廠,並擴大其先進製造基金,從50億美元增至100億美元。蘋果還計劃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智能硬體、晶片研發等領域投入數十億美元,並創造2萬個新工作機會。此外,蘋果將擴大其Apple TV+內容創作,在全美20個州進行製作。這項投資將不僅促進美國的製造業發展,也有助於提升美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力,並為各地創造大量高技術就業機會。蘋果執行長表示,這項投資顯示出蘋果對美國市場的長期信心,並將有助於推動美國在全球科技創新中的領先地位。
最新消息 / 2025-03-04

航太市場爆發!榮田掛牌上市成功與風電業務的差異在哪?
榮田(7709)即將以45元掛牌上櫃,預計今年營收將實現雙位數增長。公司主要受益於航太及風電市場的需求擴大,特別是航太領域,榮田已接獲美國P&W訂單,預計全年航太業務可增長30%。此外,儘管美國政府對綠能支持有所減少,但榮田在風電市場的業務依然穩健,主要出口至歐洲及印度等地,未受美國政策影響。榮田的毛利率穩定於23%,2023年營收預計達10.42億元,年增6.13%,稅後淨利達1.26億元,顯示其營運效率及成本控制表現良好。未來,榮田將繼續拓展國際市場,尤其是美國、墨西哥、法國等國,以鞏固在工具機領域的競爭力。總結來看,榮田憑藉其在航太和風電領域的穩定增長,具備強勁的市場前景,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
最新消息 / 2025-03-04

節能技術輔導計劃:哪些行業能最有效降低成本?
經濟部商業署於2023年推出商業部門節能技術輔導計劃,旨在協助150家商業服務業企業進行節能減碳,涵蓋批發零售業、運輸倉儲業以及住宿餐飲業等領域。計劃由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與中衛發展中心負責執行,提供為期一年的節能技術輔導。輔導流程包括數據收集與能源診斷、政府資源介紹、改善報告撰寫,以及ESCO公會媒合技術廠商進行節能技術導入等四大階段。此計劃旨在協助企業提升能源效率、降低成本,同時達成減碳目標。申請受理時間至9月20日止,並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與補助資源,助力企業在實現節能目標的同時,推動環保與永續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3-04

台積電熊本二廠的建設會如何影響日本及全球市場?
台積電計劃在日本熊本市建立第二座晶圓廠,總投資額達2.1兆日圓(約19.5億美元),原定於2025年初開工,但近期建設時間調整為2025年內。儘管如此,台積電仍表示,該廠的投產計劃不變,預計在2027年底開始生產。該廠將有助於增強台積電在日本市場的晶圓生產能力,支持當地對先進半導體的需求,並加強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台積電在全球擴張的策略,包括在不同地區設立製造基地,目的是提高產能,並分散風險。日本的先進製造技術及政府支持將加速其在亞洲的發展,進一步強化全球布局。台積電的這一舉措不僅是因應市場需求增長的策略,也有助於分散市場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
最新消息 / 2025-03-04

台灣紡織業變革:竹北廠關閉後,緯創借力AI推動未來發展
聯發紡織(1459)宣布竹北廠停產,並將其土地與廠房轉租給緯創資通,標誌著該公司全面撤出台灣市場。竹北廠原本每月產能為1333公噸,但實際產量僅為580公噸,停產後將對聯發紡織的營收造成影響,該項目占公司營收的36%。停產決定是由於台灣紡織業面臨製造成本上漲與國際競爭壓力,特別是東南亞和中國市場的崛起。聯發紡織將把重心轉向中國大陸及其他海外市場,並計劃進一步進軍智能製造與環保紡織領域。公司未來將依托其品牌與技術實力,開發新型紡織產品,尋求結構性調整與轉型機會。此次轉租竹北廠的決策也將帶來穩定的租金收入,減少營運壓力,並有助於資產活化。
最新消息 / 2025-03-04

聯發紡停止生產,竹北廠用地租賃預示產業大轉型
聯發紡織(1459)宣布將停止竹北廠生產,並撤出台灣紡織業,影響49名員工。由於國內化纖產業外移及製造成本上漲,台灣本業經營困難,未能實現預期獲利目標。竹北廠的土地與廠房將由緯創(3231)承租,租期為10年,每月租金不低於2250萬元。此次停產的竹北廠產能每月為580公噸,占公司2024年合併營收約36%。停產決定反映了東南亞崛起及中國產能過剩的市場環境,使聯發紡織的紡織本業無法轉虧為盈。隨著竹北廠的停工,緯創計劃利用該土地發展AI相關業務,進一步推動科技產業的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3-04

從可轉換公司債到新廠建設:旭軟的未來增長動能大解析
旭軟(3390-TW)於2025年2月完成發行可轉換公司債(CB),成功籌資2.25億元。該公司計劃將資金用於購置新廠房及土地,並進行設備升級,以提升產能與整合資源。2024年前三季,旭軟營收達6.47億元,年增11.56%,稅後純益達8086萬元,超越2023全年數據。預計全年每股純益(EPS)將達1.2元,創下六年來新高,並將提高股利發放水準。此次募資將支持旭軟在2025年第四季投入新廠生產,強化未來增長潛力,並有望帶動股東回報的進一步提升。
最新消息 / 2025-03-04

「買氣退場、稅收暴跌」:2025急凍的背後邏輯
2024年,房地合一稅收突破1,007億元,創歷史新高,反映上半年房市交易的火熱。然而,2025年1月稅收僅20.4億元,創近24個月來單月新低,顯示市場買氣快速降溫。2024年上半年「新青安貸」政策刺激買氣,引發房市熱潮,但下半年受央行打炒房政策影響,市場交易量明顯縮減,賣方因價差減少而影響稅收。各地房地合一稅表現不一,台中市、新北市和高雄市稅收居前三,顯示房市交易仍有區域性差異。稅收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春節假期影響工作天數、房市需求低迷以及賣方收益減少。隨著新建案交屋潮來臨,市場壓力加劇,若無政策利多刺激,價格下修將更為明顯。在當前「量縮價微漲」的市場環境下,買方與賣方的價格期待差距較大,市場活躍度有限。建議賣方做好節稅規劃,保留成本單據以降低稅務支出,減少損失,進一步適應市場趨勢的變化。
最新消息 / 2025-03-04

中美貿易戰影響下,為何泰國是台商分散風險的首選?
隨著中美貿易戰及地緣政治變動,越來越多的台灣企業選擇將投資重心轉向東南亞,泰國成為主要目標之一。根據2025年PwC Taiwan報告,泰國位居台灣企業海外投資市場的第四位,顯示出其強大的吸引力。泰國政府為外商提供了各類租稅優惠,尤其是針對高科技與關鍵產業,進一步促進投資。儘管如此,泰國的工業區土地供應逐漸緊張,部分地區甚至需要等待半年後的開發,台商面臨土地供應困難。2024年台灣與泰國簽署的「投資促進及保障協定」,為雙方投資者提供了更加穩定的保障。總體而言,泰國作為台商分散供應鏈風險的重要基地,雖有土地等挑戰,但隨著政策的加持,未來的投資機會仍值得關注。
最新消息 / 2025-03-04

限貸令放寬 VS 政府管控:房市變化背後的影響力對比
限貸令自實施以來,對台灣房市與銀行貸款產生了顯著影響。根據金管會的最新統計,銀行法72-2條比率數顯示,限貸令逐步減壓,但不動產貸款的緊張情況依然存在。儘管去年12月銀行法72-2條比率數降至26.44%,顯示限貸壓力有所減輕,但房貸餘額增速創六個月新低,建築貸款亦持續衰退,顯示貸款市場仍面臨挑戰。房市在未來幾年將迎來大量建案完工潮,預計將加劇貸款需求,銀行可能需要調整放款策略以應對房市需求的增長。然而,銀行放款依然受到存款總額等限制,未來可能會對限貸令進行檢討,以促進房市的穩定發展。政府也應加強監管,減少投機行為,保障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3-04

2025囤房稅改革:台南、連江、新竹怎麼不同?
囤房稅2.0將於2025年5月正式開徵,全台22縣市已經完成相關稅制調整,但有三個縣市的稅率與財政部基準有所不同。台南市經過議會審議後,調整了對建商的寬限期稅率,降低了待售房屋的稅率,從原本提案的2.4%降至2.2%,二至三年的待售房屋稅率也由3.6%降至2.8%。連江縣對於非自住住宅的稅率較寬鬆,持有四戶以下非自住住宅的稅率為2%,五戶以上為2.5%。新竹縣則對出租或繼承共有人設定了1.6%的稅率,略高於財政部基準的1.5%。此外,基隆市的非住非營業稅率也提高至2.5%,將於2025年7月起正式生效。各地的稅率差異反映了當地房地產市場的特殊需求與政策調整,將直接影響房產投資者的選擇與市場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