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忽視!2025年台灣商業不動產市場的重大變革
2024年,台灣商業不動產市場表現強勁,全年交易總額達4,078億元,較2023年增長66%。主要驅動因素包括穩定的經濟增長、企業業績強勁及低利率政策。上市櫃公司持續擴展自用型辦公空間,特別是在雙北等需求熱區。低利率環境亦推動了商業不動產的投資熱潮,尤其是壽險業等機構投資者。2025年,雖然經濟增長放緩,但自用型需求與工業地產市場仍將持穩增長。壽險業的收益率門檻下調將激勵更多資金流入收益型不動產領域,尤其是商辦、廠辦及物流倉儲市場。預計雙北等地將新增大量商辦與廠辦空間,滿足企業需求。台灣市場雖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影響,但低利率政策和穩定的內需將持續支撐市場。2025年,台灣不動產市場將在政策利好和需求穩定的雙重驅動下繼續增長,尤其是工業地產與物流倉儲領域,提供投資者穩定的回報機會。
最新消息 / 2025-02-04

「華固建設39億插旗央北!重劃區房價飆百萬,2026新案搶先看」
華固建設以39.52億元首度進軍新北央北重劃區,攜手地主合作開發超過1500坪土地,計畫於2026年第四季推出主打自住型產品的高端住宅案。該區因純住宅規劃、綠地環繞與便利交通成為新北房市熱點,近一年成交均價達78.63萬元每坪,新案開價更高達88.42萬元,部分突破百萬門檻,顯示市場對區域的高度認可。華固以其高端品牌形象結合潛力地段進一步拓展市場版圖,展現靈活的土地整合與資金調配策略。此次合作案地主分潤比例為56%,華固則為44%,反映其務實的合作模式。隨著央北土地開發逐漸飽和,區域價值持續提升,加上新建案稀缺性,未來房市具備增值潛力。華固已獲授權在全台80億元內靈活處理土地開發,央北案為其長期布局的重要一環。此次投資不僅鞏固其在新北市的市場地位,也反映品牌對於高端房市的敏銳掌控與積極擴展的企圖心。
最新消息 / 2025-02-04

竹南 vs 桃園四大熱區:外溢效應如何打破房市格局
竹科(新竹科學園區)是台灣科技業的引擎,對周邊地區產生了顯著的外溢效應。這些效應主要體現在房地產市場、勞動市場和基礎設施發展方面。隨著竹科吸引大量高薪科技人才,房價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新竹市和苗栗縣竹南鎮等地區。竹南鎮因為竹科外溢效應,房價相較新竹市區更具競爭力,吸引大量高科技人才和工程師購房。竹科對勞動市場的影響也顯著,周邊地區的就業機會增加,薪資水平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改善。當地政府積極推動交通和公共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區域吸引力。台中市北屯區、桃園市的四大熱區(大園區、中壢區、桃園區、八德區)也受益於交通建設和產業升級,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和購房者。竹南作為非六都區域,隨著竹科外溢效應的推動,將成為未來房市熱點,具備較大發展潛力。
最新消息 / 2025-02-04

勞退新制月領金額能夠擊敗通膨嗎?一次領又如何?
勞退新制自推出以來,為勞工提供了兩種領取退休金的選擇:一次領取和月領。根據最新統計,越來越多的勞工選擇月領,儘管年齡達到60歲或以上。選擇月領的勞工能持續參與收益分配,並可獲得每年約4%-5%的收益率,長期下來累積的收益較為穩定且可預期。與一次領取相比,月領有著長期穩健增值的優勢,特別是在退休後仍能享有額外的分紅。然而,選擇月領後,勞工無法隨意更改為一次領取,因此需要根據自身的理財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慎重選擇。此外,勞退月領的收益保障由政府保證,最低收益不會低於銀行定存利率,讓勞工在面對市場波動時能有更多保障。對於不擅長投資或希望退休後生活穩定的勞工,月領是一個更適合的選擇。
最新消息 / 2025-02-04

「滿心重磅宣布:新倉儲開建,未來電商邏輯大變革!」
滿心(2916)日前宣布董事會決議,將斥資1.7億元於桃園楊梅興建一座新倉儲,預計最快於今年底啟用。隨著業務擴展,現有倉儲空間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並且委外倉儲成本逐年攀升,因此滿心決定透過自建倉儲來提升營運效率。這座新倉儲將擁有超過2,000坪的面積,較目前在新北產業園區的倉儲面積大幅倍增,能有效解決倉儲空間不足的問題,並降低倉儲外包的成本。此舉還有助於支援公司未來電商業務的擴展需求,並提升整體營運效益。倉儲建設計劃的推動展示了滿心對於電商物流領域發展的信心,並反映出其長期增長的戰略規劃。透過自建倉儲,滿心不僅能降低成本,還將進一步提升其在電商和物流市場中的競爭力。
最新消息 / 2025-02-04

注意!遺產稅申報錯誤可能讓你付出千萬代價!
遺產稅申報是一項複雜且嚴格的過程,尤其當涉及未完成產權移轉的房地產時。根據財政部的規定,若被繼承人在去世時房產尚未完成產權移轉,該房產仍屬遺產的一部分,必須按照死亡時的現值或房屋評定標準價格來申報遺產稅。若房產已簽約出售,仍需將未收取的房地價款視為債權,並計入遺產總額,這將影響遺產稅的計算。若繼承人漏報遺產,將面臨補繳稅款及罰款,可能增加財務負擔。為避免罰款,繼承人應確保所有財產和債務準確申報,並及時處理產權移轉。若不確定如何處理,建議尋求專業稅務顧問的幫助,以確保順利完成遺產稅申報。
最新消息 / 2025-02-04

「避稅妙招揭秘!如何讓45%稅率變成20%?」
房地合一稅的45%稅率主要適用於未滿兩年持有的房產轉售,但如果房產經過法拍並符合特定條件,則可以適用較低的20%優惠稅率。根據案例,甲君因積欠1500萬元債務無力清償,導致其房產被法拍。儘管他未能獲得拍賣款項,依然必須依法繳納房地合一稅,並且根據拍賣價減去取得成本及可減除的費用計算課稅所得額。未來,民眾應注意即便房產經過法拍且未收到拍賣款項,仍須於轉移登記日後30天內申報房地合一稅,否則可能會面臨罰款。若房產是因為無力償還債務而被法院強制拍賣,則符合財政部公告的條件,有機會適用20%的優惠稅率。
最新消息 / 2025-02-04

「昇達科技股價翻倍:低軌衛星商機 vs 傳統產業增長!」
昇達科技(3491)近日公布2024年業績表現,稅後淨利達新台幣5.87億元,年增143.5%,每股盈餘8.66元。公司合併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達23.35億元,年增47.3%。獲利的關鍵在於其成功掌握全球低軌衛星市場需求,並加強產能建設。昇達科技在汐止、越南等地的廠區擴建,加上泰國的海外布局,提前儲備足夠產能以應對未來產業需求爆發。公司毛利率也隨低軌衛星產品比重提高至43%,顯著增長至51.3%,大幅超過去年的40.4%。此外,昇達科技完成私有化芮特科技,並整合集團資源提升全球布局,預期未來幾年將穩定成長。低軌衛星產業的蓬勃發展和昇達科技的技術優勢,讓其在未來幾年有望持續受益於市場的強勁需求,成為投資者值得關注的亮點。
最新消息 / 2025-02-04

台積電的5奈米技術:為何成為全球科技巨頭的首選?
台積電 (2330-TW) 近日公布第四季財報,單季每股稅後純益達 14.45 元,創下新高,全年稅後純益達 1 兆 1732.68 億元,年增近 40%。儘管第一季預估美元營收季減 5.5%,全年預計營收將年增 24-26%。台積電的競爭優勢在於其先進製程與領先技術,特別是在5G、AI與高效能運算 (HPC) 領域,滿足了日益增長的需求。台積電2024年的資本支出計畫將達 380-420 億美元,比去年大增,70% 用於先進製程,推動未來的5G與AI需求。此外,AI加速器的需求持續上升,台積電預計2025年將實現業績翻倍,未來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 44-46%。台積電的擴張計畫包括在美國建設更多先進製程工廠,並計劃於2025年開始量產2奈米技術,繼續引領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2-04

中清路乙種工業區:減少公共設施 vs 增加容積,哪種規劃更能帶動投資?
中清路乙種工業區的開發計劃最初打算透過市地重劃來進行,但由於當地住戶與企業反對,且市府發現財務及規劃方面難以達成目標,最終決定放棄市地重劃的方案。新的開發方式將考慮回饋金繳納機制,並減少公共設施規劃,如減小道路寬度或免建污水處理設施,從而降低財務負擔。此外,市府也正在討論增加容積或擴大都市計劃的可能性,以促進區域發展。雖然新開發計劃尚未最終定案,但市政府強調將充分聽取民意,並在財務可行的情況下進行調整,以便帶動區域發展並確保地主和市府的利益。這一變動使得該區域的未來發展具備了新的機會,並對投資者及民眾的影響值得關注。
最新消息 / 2025-02-04

「竹北縣三商圈剛性需求 vs 打房政策:哪個更影響房市?」
竹北縣三商圈以其便利的交通、日益完善的生活機能,成為當地購屋族的熱點。該區域的交通優勢尤為顯著,能輕鬆連接中山高速公路、北二高以及高鐵新竹站,並擁有快速的公路交通網絡,適合上班族和家庭居民。生活機能方面,周邊的超市、學校和便利商店等設施齊全,未來還有商場與大規模住宅建設規劃,將進一步提升居住便利性。儘管政府打房政策影響市場觀望氣氛,竹北縣三仍具吸引力,特別是對於有剛性需求的購房者。交通便捷、生活機能完善以及穩定的剛性需求支撐,使該區域成為一個具有投資潛力的熱點。總體而言,竹北縣三以其地理優勢和生活便利性,依然保持著房市的穩定增長,並成為不少購房者的理想選擇。
最新消息 / 2025-02-04

觀光業如何從高排放走向零碳未來?雲品 & 晶華的實戰案例分析
綠色旅遊成為未來趨勢,觀光業積極推動永續發展。雲品國際推出「負碳住房」模式,住客只需支付小額加價,即可抵銷住宿碳足跡,吸引逾5000組消費者響應,並計劃擴展至更多據點,支持台灣碳權市場。台北晶華酒店則推行「永續餐桌」計畫,引入AI廚餘系統,有效減少7成廚餘浪費,並打造香草花園和推出「盛(剩)食計畫」,將廢棄食材轉化為美味料理,實現飲食減碳。台灣旅宿業在政策支持下,逐步取消一次性備品,年減碳達2500公噸,為綠色旅遊注入新動力。隨著淨零碳排浪潮興起,負碳住房與永續餐桌模式成為綠色旅遊的標杆,不僅減少碳排放,還為旅遊業帶來商機,反映企業對環保的承諾。這些創新舉措顯示,低碳旅行不僅是趨勢,更是行動力與責任感的體現。
最新消息 / 2025-02-04